崇明的芦笋、老毛山的豌豆尖、安吉的春笋……又到一年尝春季,各种新鲜春菜纷纷上市,为消费者餐桌增添更多春天的味道。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春菜消费观察》显示,荠菜、菜心、春笋、儿菜、豌豆尖占据时令春菜热销榜“C位”,芦蒿、豌豆尖、儿菜、毛豆米、柳蒿芽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50%、172%、132%、97%和86%。
虽然时令春菜初上新,但消费者“吃春”的热情已经被点燃。北京市民孙先生表示,用“吃春”感受春意也是一种新的仪式感,“最近在线上选购了很多种春菜,陆续做了香椿炒鸡蛋、马兰头炒香干、春笋炒肉等新菜,让家人感受到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孙先生在朋友圈中拍照分享。
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菜由于气温暖和而提前半个月左右上市,线上电商平台在售时令春菜品类已超50个,春菜消费热度也迎来高涨。近两周销售数据显示,荠菜、菜心、春笋、儿菜、豌豆尖、芦笋、芦蒿、香椿、红菜苔、婆婆丁成为线上热销TOP10春菜。其中,素有“报春菜”之称的荠菜,坐上唤醒消费者春天味蕾的“头把交椅”,销量占比超过3成。
除了豌豆尖、春笋等常见春菜受欢迎外,东北地区的柳蒿芽、云南地区的海菜花、贵州遵义的藠头等小众地域性春菜的销量也增长显著,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春菜选择。数据显示,芦蒿、豌豆尖、儿菜的销量同比增长居前三,毛豆米、柳蒿芽、荠菜、海菜花、菜心、藠头、春笋等春菜的销量同比涨幅也在40%以上。
从消费人群年龄上来看,80后销量占比达46.4%,90后销量占比22.8%,成为春菜消费的主力军,而00后销量同比增幅在代际中最高;人群消费特征方面,00后消费者偏好蕨菜和红苋菜,90后爱买面条菜和冰草,80后爱吃婆婆丁和菜心,70后更爱花椒芽和蚕豆,60后更钟爱马兰头和蚕豆。
随着冷链、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去只在局部地区售卖的春菜逐步突破地域限制,被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所购买,如折耳根在湖南、甘肃、黑龙江的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0%,菜心在安徽、陕西、湖南的销量同比增长均超60%,春笋在宁夏、新疆、北京的销量同比增长均超40%。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