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浪点点鱼满仓 ——永济市依托黄河发展水产养殖走笔
来源:山西农民报 2023-11-07 20:19:50

  8310亩鱼塘、1300亩虾、4900亩莲(稻)鱼综合种养、16000立方水体工厂化设施;南美白对虾、河蟹、鲤鱼、草鱼、罗非鱼等近二十种;“山西省最大的渔业主产区”“全国商品鱼基地”“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金秋时节,在广袤的蒲坂大地上,在黄河岸畔的水产养殖基地,处处是金浪点点鱼满仓的画面。去年以来,永济市在实施的“543”现代产业矩阵中,围绕农业“转型提质”,把水产养殖单列出局,在理念、技术和生态保护上多方发力,致力打造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河鲜交易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靠技术优势前行

  黄河沿永济市市域西界,流经张营、栲栳、蒲州、韩阳四个镇,全长48.6公里,赋予了永济市30万亩的黄河滩涂资源优势,养殖水面一度达到1.5万亩,产量占到全省的1/3。

  9月23日,在黄河岸畔波光粼粼的塘面上,罗非鱼挤成一团,引得参加黄河流域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培训班的学员纷纷打卡。

  这些学员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在多位渔业、水产领域专家的带领下,深入海大集团永济数字渔业产业链项目区里,现场观摩学习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

  “我家是水产养殖世家,三代人只做养鱼一件事。”永济海景州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山西省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总经理李宏江给学员们介绍起永济渔业发展来如数家珍,“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到现在的鲈鱼、罗非鱼,我们正在和全市的水产养殖户一起把永济市水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中特、优中优’。”李宏江自小在黄河边长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鱼,在水产养殖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凭着辛苦打拼和过硬的养殖技术,靠着家门口的黄河水,日子已经步入小康。

  相比李宏江有丰富的养殖经验,永济市开张镇西开张村张卫星则尝到了科学养殖带来的甜头。“每棚产量达1000公斤,每年至少出两茬,6月是一年中价格最低的时候,每公斤也卖50元。这盐碱地搁到之前,白给都没人种,现在可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喽!”张卫星深有感触。

  2021年9月,在西开张村西北方向,曾经蒿草丛生的千余亩盐碱滩里,通威集团与开张镇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利用西开张村3.3亩盐碱地,先建设3个小拱棚,3个月后开始试养南美白对虾。2022年6月15日,虾罾里长13厘米的南美白对虾个大肥美、活蹦乱跳,首批试验虾达到出塘售卖的标准,刚上市,就被西安客商一抢而空。有了大好的市场前景,通威饲料公司提出进一步扩大合作的规划,注册成立永济硕成渔业养殖公司,总投资5亿元,建设3000亩养殖基地,一期投资1.38亿元,将养殖面积从3亩扩大到1000亩、建设1000个养殖棚。目前,按每棚产量达1000公斤,每年至少出两茬,每公斤最少50元计算,一个棚纯利润在6至8万元,整个“南虾北养”千亩生态产业园区年产南美白对虾1250万公斤;村民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租金500元;带动150余人就业,增加劳务收入300余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永济市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多元化的渔业发展思路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捕捞、销售等专业服务组织扬帆出海,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工笔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凭创新理念发展

  54岁的余养心,养着80亩的水面。即使是半夜遇到气压低的情况,他也丝毫不担心鱼翻塘,因为鱼塘智慧管理系统就会发出警报,他只需打开手机终端,一键搞定。

  余养心是永济市蒲州镇杨马村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高中毕业后开始养鱼至今已40多年。作为“资深”水产养殖人,余养心最近几年潜心试养鲈鱼、黄颡鱼、长尾回鱼、青鱼,摸索技术要点、总结失败经验,甘作渔民们的“探路先锋”,“这些鱼比养四大家鱼的效益要好。尤其是鲈鱼,鲈鱼的养殖对水温、水质十分敏感。”

  新的理念转化为新的作为:

  ——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伍姓湖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

  ——投资1.48亿元扎实推进永济智慧水产冷链物流园;

  ——投资1.38亿元在开张镇建设千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投资0.26亿元开展南美白对虾淡化、罗非鱼生产养殖基地;

  ——投资0.1亿元建设3600亩莲(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920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和2个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

  ……

  去年4月,杨马村将原有的水产养殖合作社变更为以党支部领建合作社,逐步完善农、鱼、旅结合新项目。

  金秋时节,鲜蟹肥美。在栲栳镇龙行村水产养殖基地,蟹农王孟停正忙着分拣、捆绑成熟的螃蟹,个大饱满、肉肥鲜美的螃蟹经过精挑细选、分装打包后投放中秋节市场。“现在螃蟹正是上市的时候,每天晚上抓螃蟹,抓完后,按大小、公母分类,用流水清洗,为第二天的销售做准备。”近年来,靠着好品质,王孟停养殖的螃蟹在老客户的口口相传下,销售稳定。这不,螃蟹一成熟就陆续接到订单,基本不愁销。

  水产养殖插上科技的翅膀,发展便势不可挡。永济市栲栳镇水产养殖户,依托海大集团、红娘蟹业的先进养殖技术,建成了标准化的生态有机大闸蟹及经济类淡水鱼、虾养殖基地,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00余万元。

  履保护生态之责

  永济市生机勃勃农渔旅融合业态,引导着水产事业向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61岁的杨兴毛是浙江人,1980年就开始在永济市从事水产苗种繁育、成鱼养殖,致力于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服务。他现在与永济市水产良种站合作,试养牛蛙、锦鲤。水产良种站位于永济市黄河经济带——水产养殖产业基地第二区,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我们站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当地渔业生产提供优质苗种、鱼种。现在站里拥有鲤鱼亲本405组,后备亲本1000组,年产鲤鱼水花3000万尾、各类夏花600万尾;各类鱼种5万公斤,各类成鱼2万公斤,被评为省级水产良种场,是具有现代渔业科研、技术推广、养殖生产为一体的养殖基地。”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渔业主产区,永济市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多年来坚持举行黄河流域(永济段)渔业增殖放流活动,鱼种都是规格在8到13厘米以上的赤眼鳟、黄颡鱼、乌苏里拟鲿鱼、黄河鲤鱼等。同时注重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养护,通过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强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开展增殖放流、外来有害生物调查和防治等工作,进一步增加了鱼类种群数量,维护了水生态平衡,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振兴崛起,离不开“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加持。目前永济市正全力打造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永济样板”: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牵引,强化水污染治理、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开展绿色单元创建;坚持“四水四定”,抓好水安全防范、水工程建设、水资源节约利用、取用水管理,推动地下水位回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加强文物保护、创新文化传承利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责任编辑:宗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