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宁波教育学院组织的“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培养项目组,跨越近5000公里,前往新疆库车市阿瓦提县开展送教活动。项目组的名师们在一周时间里为库车市和阿瓦提县四所学校的师生们带去了六节高质量公开课和四场专题讲座,搭建起两地教育教学经验共享的桥梁。
名师上公开课
展示鲜活的思政教学
在阿瓦提县第七中学(鲁迅中学),来自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括苍中学的柳一娟老师为40余名维吾尔族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共筑生命家园”公开课。柳一娟通过发放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学习卡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生态案例,直观展现生物间的循环关系。
在宁波援建的库车市慈孝书院,来自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卓艺颖老师讲解了“如何提升法治素养”一课。她以社会热点切入,将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还创新形式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让大家在互动中理解法治的意义。
在库车市乌恰镇中学,嘉兴市东湖中学的戴秀芳老师以一堂生动的“延续文化血脉”课,带领大家品读龟兹文化。乌恰镇中学的李彦龙老师听完课说,“延续文化血脉”公开课深入解读库车地域文化,将龟兹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产等元素融入课堂,让抽象的“文化传承”变得可感、可触、可思。
专题讲座多干货
共建教师发展平台
本次送教的专题讲座同样干货满满,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方向指引。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郑乐安主讲“情理共生:上有温度的思政课”,以温暖讲述串联鲜活案例;正高级教师、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麻桂芬的“今天,我们如何讲道理”,帮助教师将深刻道理转化为生动表达;正高级教师、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学韩贤发老师则在讲座“依‘素’而‘养’:学教评设计之逻辑与实践”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教评设计深度融合,展现了立体教学思维。
“与库车、阿瓦提的思政课教师一起共研、共学,是一次两地教师共上的‘大思政课’。”“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培养项目负责人、宁波教育学院校办主任邱康乐介绍,2025年是宁波和库车两地对口支援的第15年,项目通过交流思政课教学与研究,进一步搭建甬库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师发展共建平台。
据了解,“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培养项目自2022年底启动以来,着力培养引领浙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头雁”。项目组成员赴新疆库车、四川凉山等地开展送教等活动10余场,推动了道德与法治师资培养的东西部资源协作,深化了优质教育资源区域间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