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8:40-9:20,镇海区古塘中学的校园里总是特别热闹。白族霸王鞭、满族滚铁环、壮族板鞋舞、黎族竹竿舞、壮族打扁担、中华抖空竹……全校27个班级,每班一个传统体育项目,共同构成了该校颇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10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古塘中学,看到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正热火朝天地运动着,有些班级的同学们还穿上了民族服饰,让班级的特色体育项目更赏心悦目。
初二(9)班是“打扁担”运动,这是一项壮族传统体育活动,源于唐代舂米的劳动场景。同学们围绕长凳,手持扁担敲击凳面,模拟不同的农事动作,兼具运动与舞蹈特色。
杨婉婷同学告诉记者,大家从零开始接触这项运动,一开始遇到了不少小问题,比如,扁担打不到板凳上,动作做不整齐等,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大家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觉得很有意思。看到其他班级不同的运动项目,也觉得很好玩。张梓辰同学则说,一年练下来,感觉身体素质变好了,而且每天进行这样的集体运动,班级凝聚力也增强了。
初三(1)班开展的是黎族竹竿舞运动,舞蹈者随着竹竿和锣鼓的节奏在闭合变换的竹竿间蹦跳,既美观又健身。班主任周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竹竿舞作为班级运动项目,是因为班上有一名黎族女生,擅长竹竿舞,于是以她为核心,发展成了班级特色活动。运动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人打鼓,有人拿竹竿,有人跳舞,团结协作完成整个运动。
“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来自全国各地,有十多个民族,所以各个班级在选择传统体育项目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古塘中学副校长陈敏介绍。
记者了解到,该校在大课间开展“一班一品”传统体育运动的做法,始于两年多前。“除了覆盖到每个人的足球运动之外,我们希望每个学生还能在初中阶段掌握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同时,结合学校的生源情况,把这项体育运动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运动的同时,让大家了解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40分钟的大课间,可以看到传统体育运动下的民族大融合。”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峰说,学校希望做有担当的教育,传承并弘扬民族特色文化。
“一班一品”推进传统体育运动,有没有带来一些看得见的变化?
“你看,孩子们在运动中都很投入,因为积极运动,他们变得阳光开朗。”陈敏如此回答记者的问题。校长杨峰介绍,近年来,学校在区田径运动会上连续获得团体第三,这是以前没有的成绩,而在宁波市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这两年学校也取得了好成绩,这些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