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禾之力,传核之梦”志愿宣讲团走进河南省实验小学北龙湖校区,面向三四年级师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展示科技成就、开展互动问答等形式,在少年儿童心中点燃科学梦想,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聚焦精神内涵,讲好科学家故事
宣讲从“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切入,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和视频片段,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和科技挑战。队长程晨以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突破重重阻碍回国效力的真实经历,阐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在讲述科学家在戈壁荒漠中艰苦科研的事迹时,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还原,让学生们感受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创新表达方式,增强传播效果
为避免单向灌输,宣讲团采用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阐释“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精神要义时,引导学生结合团队合作、克服学习困难等实际经历进行理解。这种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表达方式,使抽象的精神理念变得可知可感,增强了宣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展示当代成就,衔接历史现实
宣讲特别设置了我国最新科技成就展示环节,从“华龙一号”核电站的自主创新,到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航天工程的最新进展,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和影像资料,展现“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科学探索兴趣。
强化价值引领,深化育人实效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看待科学家隐姓埋名”“学习中如何践行科研精神”等话题展开讨论。许多学生表示,要学习科学家精益求精、报效祖国的精神,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校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
此次宣讲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线,融历史叙事、科技成就与价值引导于一体,有效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增强了爱国情怀与科学素养。河南工业大学新传学子运用专业能力,切实履行了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的使命。今后,团队将继续深入基层校园,以多元形式搭建大、小学校的育人桥梁,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持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