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 给孩子更多思考时间
来源:黄河青年网 2024-03-04 08:28:49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我已在教育这块园圃辛勤耕耘了20个春秋。从2001年入职时的一名新师范生,成长为宁波市名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研员,20年来,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享受着一名教师的幸福。

  讲述人

  沈晓敏

  宁波市名师

  镇海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小学语文教研员

  择“高处立”:教育信仰下的自觉学习

  人生道路千万条,能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高度和内心的幸福指数。

  源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2001年师范毕业后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三尺讲台,分配在了街道下面的一所完小。按照教研室惯例,教研员第一年会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了解性听课。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是一年级的《要下雨了》,我花了整整半个月准备,精心设计板书、课件,课堂上激情四射,无比投入。课后,我满心以为能得到教研员的表扬,可教研员却说:“要把课上好,先把语速放慢,课堂不是展示教师的舞台,而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慢一点,留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去思考。”一番话说得我耳根都红了。

  我家离学校只有三分钟的路程,那天以后,每天晚上备好课我就会到学校的空教室进行试讲,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一个“慢”字,又用录音机录下自己说的每句话,反复听自己的语速……工作第三年,我迎来了街道的“绿洲杯”教学比武,在那次比武中最年轻的我意外获得了街道第一名,赢得了参加区优质课展示的机会,在师傅们的帮助下,工作三年的我获得了镇海区优质课第一名的荣誉,并代表区里进行了市里的优质课展示。从“第一堂课”到“第一个一等奖”,我深感教育工作的艰辛与喜悦,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作为语文老师,绕不开作文教学。对于工作不久的我来说,习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去图书馆查找了不同的资料,学习不同的名师经验,尝试用“玩”的方式教作文。课上,我精心设计活动,“新闻播报”“诗词吟咏”“名著导读”“好书悦享”“朗读大赛”。课后,我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春天寻花,夏天捉蝉,秋天做树叶画,冬天堆雪人,迎合四季,开发资源。最精彩的还是我们的游戏系列:“DIY”手工大赛、七巧板比赛……这些活动,既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又有亲身体验的感受,更有情感陶冶与能力提升。

  三年的时光,班里孩子的作文水平远超平行班,不少孩子的作文在《宁波晚报》上发表,而这些活动,也成了孩子们心头最温暖的记忆。尝到了甜头后,我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教研中,研读文本,自觉把每一节课上成精品课;博览群书,慢慢成就自我的独特。在思索尝试中寻求一个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持续发展的舞台,实现了从“啃硬骨头”到“玩好作文”的华丽转变。

  就“平处坐”:做教师也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做教师,又何尝不需要工匠精神呢?

  从一线语文教师到教研员岗位,站位要求更高,视野要求更宽,学习要求更深,职责变得更大,任务变得更重。我靶向区域研训顶层设计,立足学科特色,研制区域教学改革方案,开展研讨活动,构筑“共生式教研生态”。我始终坚持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实践,关注课堂革新,近年来致力于“关联性阅读”专项研究,积极开发助学资源,构建课堂新范式。

  我致力于推动区域教师抱团共研、拔节生长,为青年教师课堂问诊把脉,每学期听课均超160节。不记得有多少次,为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到深夜,仔细琢磨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基于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相关内容与学情,提出修改建议。每当教师通过和我一起研讨、反思并再度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让课堂教学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时候,愉悦感与幸福感便相随而至。就这样,我将自己的关注与关爱转向每一名语文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助力教师的发展;而助力教师的发展就是间接助力区域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区域教研员,我始终不忘教育初心。每周坚持执教下水课,每月持续推出示范课,每学期开展巡回式调研,足迹遍布区域每所学校。作为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导师,我还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六送下乡”惠民服务活动,定期为基地校蹲点送教,开展系列化主题研讨……在这个过程中,追求专业成长新突破。

  向“宽处行”:支教让教育生命更丰富

  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2018年11月18日,从贵州返程。汽车在能见度不到五十米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窗外是一片浓雾,内心也是一阵湿漉漉的。回想第一天来到贵州普安支教,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确定帮扶思路,从关键学科最薄弱的地方着力,向各学科辐射:进行集体讲座,尝试转变老师的理念;进行课堂调研,关注教研组建设;进行学情跟进分析,开出习作示范课,参与青年教师赛课……每一天,忙碌着,充实着,这样的一种尝试让我的教育生命更为丰富!

  在普安的40天,待过普安县城的南湖民小,去过离县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新店小学,走进过县城近郊的农村完小九峰小学,还有那仅有几个班的教学点十里小学。孩子们那一声声怯怯的“老师”,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和带有裂纹的稚嫩的小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当即结对了一个女孩,她好学而独立,因为家境贫寒面临辍学。普安回来后,我带着班级又集体结对了一个孩子,力量虽小,但也算圆了一个梦。我想,这是胜于一切的更为走心的教育。

  非常喜欢李政道博士在《教育和生命的负重》中所说的: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不仅要善于忍耐,更要自觉地承担起人生的重负,是将重负背在身上,然后用手中的刀雕刻他们,刻出生命的神采,以挽留轻飘易逝的时光,实现自我生命的创造性价值……

  来源:现代金报

责任编辑: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