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留学规划院”群里有家长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出国后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少家长提到了同伴交友问题。
有家长说:“从国际学校开始,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到国外,中西文化碰撞,大家从小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孩子交友成了难题。”
今天,我们找了几位学生、家长聊聊他们的经历。
出国一个月
孩子因为孤独开始怀疑自己
一位杭州妈妈,几年前把孩子送去了英国上高中。前两个月,她坚持每天都和儿子视频,看着孩子慢慢克服了语言障碍,适应课程节奏后,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英国学校在10月有一个约两周的期中假,由于学校不能住宿,儿子就被监护人安排到了牛津的一户住家。房东白天上班,家里就只剩他一个人,晚上才能和房东吃一顿饭。第一个星期,他每天都去牛津小镇转悠,可一个星期后,他开始有些崩溃。
“太寂寞了!”孩子说,这一个星期除了学习,其他时间只能独自晃悠,没有人能沟通,他甚至开始怀疑起了自己是否适合出国,情绪很消极。
“我鼓励他把自己的孤独感写下来,跟自己对话,然后趁大学的OPEN DAY,去自己心仪的大学看看,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妈妈的建议下,儿子接下来一周过得很充实,去了伦敦、伯明翰,还单程四个小时火车到达曼彻斯特。
第三个月,孩子的交友问题又爆发出来。“孩子说,他感觉到自己被一同出国的同学疏远了,一向人缘好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因为这件事他心神不宁,做题都静不下心来。”
没有人组队做小组作业
杭州女生落了单
杭州女生小王,从本科开始出国,在意大利一所艺术院校念书,她是班里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我记得大一有一次小组作业,老师让我们私下分组,我们的桌子是可以移动的那种,大家直接搬桌子三两成组坐在一起了,就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全班的正中间,没有人跟我组队。”这位女生说,最后,她一个人完成了整组的作业。
“可能我的性格也是比较要强的那种,私底下比较关注学业,非必要也不会跟国外同学过多交流。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在周末参加一些中国同学在当地的聚会,让我能短暂放松一下。但我觉得,这些国外的同学未必是对你有敌意,只是对你不了解,毕业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国外同学来给我送花。”
出国后,我能够快速融入国外的环境吗?相信在出国前,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顾虑。还有一部分留学生,出现了出国后依旧和中国小伙伴待在一起的情况。
杭师大附中国际部的徐老师,常和学生聊起这样的话题。徐老师说:“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会建议学生出国留学后,能够主动融入多元的文化环境,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思考的角度、价值观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得到多元的启发。”
徐老师认为,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也很正常。比如有的同学交友范围本来就很广,选室友时也会想选外国的室友。而有的学生本身就比较内向,也会觉得待在中国人的社群里让他更有安全感。
“不管在哪里,大家都会有一些圈层意识。我觉得大家在不同的环境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论你的同学来自哪个国家,都能找到同频共振的方式。”
如果你想在留学的途中,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欢迎扫码到橙柿互动App“留学”论坛发帖,我们将在这里搭建一个平台,帮助留学的孩子找同伴。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