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下,鸽飞翔 ——义乌信鸽文化探寻
来源:黄河青年网 2024-01-12 10:13:17

  近日,位于广州的中国铁建·南沙环宇城东北外广场的海鸽驿站上线,吸引当地群众纷纷前去打卡,近200只鸽子一时间成为“网红”。其实,冬日暖阳里,如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描述“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的场景,在义乌并不鲜见。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数万羽和平鸽在天安门广场振翅高飞,蔚为壮观。“在我国历年重大庆典活动中,放飞的鸽子都是信鸽。”浙江信鸽界知名人士联谊会会长、金华市信鸽协会副会长、义乌市信鸽协会会长陈仕义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人爱盘核桃,有人爱盘串,也有人爱‘盘’鸽子。”

  1983年,义乌信鸽协会成立。经过40年的发展,义乌市信鸽协会现有会员50多人,会员养鸽的数量达上万羽。义乌鸽会虽小,但强豪云集。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赛鸽领域的领军人,陈仕义和他的极速鸽舍声名远播。

  如今,在义乌市信鸽协会的引领下,赛鸽在义乌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体育活动。使命必达,从不爽约,义乌人养鸽、赛鸽在圈内小有名气,赛鸽文化已成为义乌信义文化的一部分。

  象征信义与家庭和睦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鸽历史,鸽子的艺术形象,早在商代就出现了。鸽子被视为信义的象征,始于《畿辅通志》记载的汉高祖刘邦避难的传说。鸽子救刘邦是“义”,能代人传递信息是“信”。

  自唐代开始,古人用鸽子作通信工具有了明确的记载。信鸽用于军事通信,《宋史》《齐东野语》等书均有记载。据传,宋高宗好养鸽,常亲自放飞。世界上最早的鸽文化专著——《鸽经》乃明人张万钟所著。对养鸽的意义,他说:“鸽雌雄不离,飞鸣相依,有唱随之意焉,观之兴人钟鼓琴瑟之想。凡家有不肥之叹者,当养斯禽。”所谓“不肥”,即不和睦。至此,鸽子也被视为家庭和睦的标志。

  “过三关择先归巢者为胜,红花缠鸽颈,胜者获奖金。”据《广东新语》记载:公元1644年,广东佛山有“放鸽会”,举行“三关赛”,每羽参赛出金二钱。这就是中国信鸽比赛最早的文字记录。

  1930年,上海、杭州率先成立赛鸽团体。后因抗日战争及内战等影响,民间赛鸽的起步和发展一波三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信鸽运动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人民大众纷纷养起了信鸽,1961年,国家体委正式把信鸽竞翔列为陆上运动项目。

  1984年12月,中国信鸽协会成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协会着手改革赛制,与国际接轨,从过去以中长距离比赛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短、中距离为主,大力发展500公里左右的短距离比赛。为了进一步规范赛事,1989年又统一了足环。

  近20年来,全国各地的信鸽比赛丰富多彩,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和超长距离比赛各显神通,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的一场比赛数万羽,小的几百羽,各得其所;还有精英赛、对抗赛、地区联赛、大奖赛、指定鸽赛、特比环赛、多关赛等,可谓精彩纷呈,中国信鸽竞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义乌信鸽打破“北强南弱”神话

  在“中国最强赛鸽竞翔排名榜”上,极速鸽舍常年蝉联首榜。而谈起义乌信鸽的辉煌战绩,就绕不开那一场北京开创的经典之战。

  北京开创者俱乐部铁鹰四关赛是中国鸽坛最具影响力、竞争最激烈的赛事,也是名人荟萃、豪强舞剑的场所。2017年初,陈仕义带着本舍的教练团队,携225羽战将首次征战北京开创。赛鸽们历经战逆风、穿雾霾、斗老鹰、避人祸,一鼓作气进入家门踏响电子鸽钟,一举夺得了开创者铁鹰四关综合鸽王总冠军。四关综合鸽王冠军鸽“极速女神”,环号为CHN17-2003635,以首关5名、二关39名、三关60名、四关73名稳定的发挥,创造了开创俱乐部十年来四关鸽王总冠军关关都在100名之内的纪录。携带5、44、45、50、57名……共入赏24羽的疯狂战绩,极速鸽舍惊艳中国鸽坛,打破了“北强南弱”的神话,为南方鸽友进军开创树立了榜样。随后,鸽王冠军“极速女神”以高价被开尔鸽业收藏。

  “所有的财力、智力、努力、运气都要结合在一起,才有夺冠登顶的可能,缺一不可。”陈仕义表示,“北至辽宁,南到广东,我们每年都要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拿过多少奖项已经记不清啦,奖杯早已超过100个了。像浙江、江苏等省市的不少赛事,冠军拿过好几遍了。”在他的身后,一排排亮闪闪的奖杯格外引人注目。“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鸽王冠军是怎样产生的?陈仕义认为,“训飞是关键,我们的鸽子训飞用两个字来形容:疯狂!疯狂训练出了一羽疯狂的神奇小鸟。”他在义乌设有鸽棚,里面饲养着几百羽信鸽,每天接受着专业教练员的培训。

  “猛禽基因库”声名远播

  在义亭镇,有一个占地800多平方米的鸽棚。这里是极速鸽舍的种鸽养殖基地,内有800多羽精挑细选的种鸽。只要有空,陈仕义就会来看看鸽子,顺便和它们互动一下。从鸽子吃的五谷杂粮,到保健用品、用药等,他都要细心查看。

  陈仕义从十几岁开始养鸽子,三十多年来积攒了丰富的种、养、训、赛经验,是业内有名的专家。

  1996年,极速鸽舍正式建棚,陈仕义正式从欧洲引进血统。1999年,他重金购进第一羽大铭鸽,因“全场最高”而名噪一时。2004年开始,陈仕义带着鸽舍的战将进军杭州、上海等中国一线信鸽竞翔赛场,获佳绩无数。几十年来,他花重金从比利时、德国、荷兰等地引进冠军鸽,以优化自己的鸽群,构建了一支堪称“猛禽”级种鸽团队,引种鸽的花销累计达上千万元。为精心照料鸽群,陈仕义专门聘请了7名养鸽人员,负责鸽子喂养、配对、训练及鸽棚消毒等工作。

  “如今,这些鸽子已经孕育出第六、七代了,很多大奖赛冠军鸽都是它们的后代。”陈仕义介绍,“年纪最大的鸽子今年都21岁了,它是2005年春季金华地区700公里级别比赛的总冠军。毫不夸张地说,能得一羽极速‘铭血’,是全国许多鸽友梦寐以求的事情。”

  极速鸽舍还极其用心地为每一羽“猛禽基因库”的信鸽配发唯一的证件——“血统书”,上面不但印有中国信鸽协会的足环证,战绩表和基因图谱也是一目了然,还有陈仕义的手写签名和防伪标志。

  “2024年,我计划携带600羽当年鸽去参加各省市的幼鸽赛。”陈仕义认为,幼鸽赛最能展现鸽子的实力,只有最好的鸽子才能拿到冠军,同时,也最能体现鸽主的养功。

  采访的末尾,陈仕义坦言,在养鸽、赛鸽过程中领会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鸽子身上发现许多值得讴歌和学习的正能量。他曾经总结并写下这么一段文字:“我爱鸽子不怕长途艰险的胆魄;不嫌粗粮破屋的忠诚;呕心沥血哺育后代的爱心;机智灵活的天性;忠贞不渝的爱情。”

责任编辑: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