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为念,万物冬藏等春来。”在新年到来之际,上海评弹团的青年演员们昨在1925书局举行了一场“岁暮吟冬——迎新评弹雅集”。这也是1925书局和上海评弹团今年推出的“评弹中的江南文化”系列活动的收官演出。
作为上海普及评弹曲艺艺术的重要平台,这场“迎新评弹雅集”以讲演结合的方式举行。评弹团的艺术家们告诉读者,饮雪成诗,时光染寒,春色可期,腊月一到,一年即将过去,冰天雪地里洋溢着一派辞旧迎新、喜气洋洋的气息。在评弹的诸多经典作品中,都蕴含着关于寒冬腊雪的生动叙述——“炮竹一声催腊去”“大雪纷飞满山峰,冲风踏雪一英雄”“岁月匆匆到腊边”等等。
此次雅集精选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林冲》中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名家经典进行赏析。两部作品都是上海评弹团建团之后原创的代表作。其中,《林冲》是上海评弹团建团后创作演出的首部传统题材的中篇作品,集结了当时全团的评弹名家,如蒋月泉、刘天韵、周云瑞、张鸿声等。作品取材于古典小说《水浒传》,并改编自京剧《野猪林》。《酒店》《踏雪》《风雪山神庙》这三个片段叙述了林冲自小酒店饮酒解闷后,踏雪回转草料场,留宿山神庙的故事。
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则诞生于1951年。当年11月21日,评弹“十八艺人”组成了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团体——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也就是上海评弹团的前身。建团第三天,他们就肩背行囊奔赴治淮工地,创作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且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由此开创了上海评弹团创作现实题材、描写时代人物的好传统。其中经典选曲《留过年》《新年锣鼓响连天》,展现了建团时期艺术家们拥抱时代、讴歌英雄,从旧社会的红艺人转变为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上海评弹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演出的所有选曲均由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呈现。这也展示了该团在书目传承上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