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甲骨文还原3000年前战争场面,商周两军对垒,一个个甲骨文不仅变成小人动了起来,还像士兵一样列队前进,两方对峙,剑拔弩张,却又妙趣横生。近期,由科普博主“博物汉字”制作发布的甲骨文短视频火出了圈,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团队里都是90后,他们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让甲骨文“活”起来,也“火”起来,而后得到传承。
会“科目三”、打仗、飙车
动起来的甲骨文火出了圈
用甲骨文还原3000年前战争场面这则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平台的点赞、转发和收藏量都达到了10万+。评论区得到10732次高赞的网友建议“拍成动画片,放到幼儿园和小学,变成教育课”。还有老人表示:“用这种方式解读甲骨文连我这个老年人都看懂了。”
除了支持和赞赏,评论区讨论甲骨文的声音也很多,例如有人提问:“意思是‘我’也是一种兵器吗?”博物汉字解答:“是的,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兵器,比‘戈’复杂。”也有野生课代表主动现身科普:“(yǎn),就是‘旗’的部首,意思也是旗,凡是有这个部首的字几乎都和旗相关,比如旗、旅、旌等。”网友表示“学到了”。
据博物汉字团队介绍,这期视频的创作灵感源于武王伐纣,除了使用甲骨文,还加入了历史传说元素。例如周朝阵营中的凤鸟、临冲战车、驷马战车。又如商朝阵营中的象,均在《诗经》《山海经》中提到过。
其实,最早令博物汉字火出圈的短视频作品是在2023年5月发布的甲骨文版《狂飙》。团队选题和内容策划负责人黄女士回忆道,当时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她又刚好刷到那首有趣的BGM,就结合热点做了那条甲骨文飙车的视频作品,除了甲骨文的“车”字,“猫”和“鼎”也乱入了,播放量在全平台突破了百万,转粉也比较多,自此开始出圈,走进了人们的日常。
有趣的是,有网友告诉博物汉字,学校古文字课老师在上课时和学生聊到那个很火的甲骨文happy猫说:“这个字念‘鼎’,它可不是happy猫。”不仅如此,还有学生告诉他们,甲骨文表情包被写进了学校高二年级的期中和期末政治考试题目。
出圈后,博物汉字作品的受众群体也变得更广泛了。目前,其B站账号拥有31.4万粉,小红书账号39.2万粉,抖音账号10.8万粉。多个视频作品播放量破百万,如用甲骨文还原3000年前古人洗澡的视频,用甲骨文打开《极乐净土》的视频,还有用甲骨文还原人大和北大校徽的视频等。对此,网友表示:“起猛了,看见甲骨文上大学了。”
这群90后想让更多人
看到“甲骨文字中的精灵”
这个受欢迎的科普账号背后的团队还很年轻。团队2021年左右成立,项目正式运行从2022年开始。团队共有5名成员,都是90后。其中,有人负责设计,写甲骨文,画视频脚本;有人负责视频制作和剪辑;黄女士则负责选题和内容策划。
这群年轻人是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他们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字库公司,深耕汉字文化工作三十多年,还承接了古文字研究相关工作,需要整理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过程中,他们从甲骨文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被那个神秘的年代所吸引,还“发现了甲骨文字中的精灵”,于是他们决定深耕甲骨文,想让更多人感受到精彩的甲骨文世界。
“我们团队内部一直有一个口号,就是‘让甲骨文活起来’,立足中华大地,讲好汉字故事。”他们下定决心,抱着一腔热情,就开始行动起来。可是,如何才能让现代人对历史久远的甲骨文产生兴趣呢?
这是他们在创作时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后来经过探讨,他们找到了方向,那就是看甲骨文的字形,“如果它本身字形看起来就比较有意思,比较好理解,又是当代年轻人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肯定就更容易让人产生兴趣”,比如“服了”“哭”“笑”等接地气的字。
灵感有了,具体怎么操作呢?团队想到了在年轻群体当中比较受欢迎的火柴人,火柴人的形象十分讨喜,值得借鉴。“但是如果它只是一动不动的话大家还是很难理解。”于是他们又开始想方设法让甲骨文动起来,不仅要动,还要结合当下的语境来动。
以“爽”字举例,它对于现代人而言意味着心情很爽,但其甲骨文的原意其实是表示明亮。“如果想要表达甲骨文原意的话,现在的人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就用现在的意思去表达和呈现,让那个小人走得欢快些,这样大家不仅看得懂,而且会比较开心,多看几遍还可以记住这个甲骨文字形。”
表情包、艺展、线下市集
他们用全新方式传播甲骨文
除了甲骨文短视频,2023年9月,博物汉字团队还上线了甲骨文输入法皮肤、“在博物汉字的视频号下,经常会看到有评论说如果键盘可以打出甲骨文就好了”,于是团队与讯飞输入法合作,用37个可爱的甲骨文按键、3个开屏甲骨文和1个甲骨文动画彩蛋制作成了一款独特的甲骨文输入法皮肤。
11月,博物汉字团队还把一些可以表达心情的甲骨文集合起来做了原创甲骨文表情包,例如“爽”表达开心,“哭”表示难过,还有溜出屏幕的“走”了。还上线了甲骨文表白篇和新年篇等表情包,有趣又应景。
此外,博物汉字团队还推出一些甲骨文创意周边产品、国内首个甲骨文当代艺术展,以及线下“三千年前游乐园·甲骨文主题市集”。市集现场设置了甲骨文打卡墙、甲骨文趣味动画小剧场,81天里吸引了1000万人前去打卡。
■对话
让甲骨文“活”起来
记者:创作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又是如何解决的?
答:前期因为有不少储备好的甲骨文字形,随着创作周期的推移,可用的字就越来越少,越到后面就越难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周都会复盘,总结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分析爆款内容。然后再结合社会热点和节庆等时间热点不断去调整内容,还会从《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中寻找创意点,打破创作瓶颈。
记者:团队未来有些什么打算?
答:未来我们会一直牢记“让甲骨文活起来”的初心,持续深耕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用文化+科技的方式,把汉字文化植入到当代人群的生活之中去。
博物汉字团队
心中的“国风”
国风重在传承,我们想用一种很新的方式传播汉字文化,让大家以更多元的方式认识甲骨文,也让3000年前的文字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