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时,电子大屏上正是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指数为标的的航运指数期货显示,这让上海航运交易所的团员青年们兴奋不已。记者了解到,这一世界上唯一一个航运指数期货的诞生,是二十多年接续奋斗、技术攻关达成的,而这支团队,如今有半数以上是青年人。“总书记来考察,作为参与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下称:SCFIS指数)研发的青年,首先感到非常自豪,想第一时间把新闻转发给亲朋好友,告诉他们总书记看到了我们研发的指数。”来自上海航运交易所技术部的青年告诉记者,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不少刚进入单位的年轻人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重要的项目,在项目推进中不断成长,大家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把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做成了。中国从此有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航运指数期货。”一位团队成员告诉记者,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能为我国的航运事业、强国事业贡献一份青春力量,感到无比荣幸。“航运指数期货”,这个在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著名航运中心城市都未能尝试成功的全新产品,能不能在上海落地生根? 这背后 是 航 交所青年二十多年的接续奋斗。早在2003年,上海航交所就开展了航运指数期货交易研究。二十多年来,尽管举步维艰,但航交所青年始终怀着推动航运指数期货上市的梦想,一代接着一代干,从学徒到师傅,从指数新兵成长为指数尖兵。一个新指数从研究到正式发布,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有人不是很理解,不就是几个数据的加减乘除吗,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 但实际上指数一旦对外发布了,就一定要连续、科学、准确,经得起市场检验,就好像钟表匠打磨出一块手表一样,做到分秒不差。为了这份追求,编制方案至少要经过三次专家论证,三次外部反馈和三次修改完善,数据测算量达到上百万级。甚至有时测算了很多种方法,仍然被否定了,必须从头再来。记者了解到,在这其中,青年突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攻关小组中既有从事指数研发工作多年的“老法师”,也有青年业务骨干,更有不少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大家为了指数期货攻坚这一目标,冲锋在前,相互赶超,展现了青年人志在必行的昂扬斗志。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团队也逐渐扩大至30多人,其中青年占到半数以上。攻关小组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在指数编制方法、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风险控制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与研究,充分发挥青年工匠精神,坚持精进技术水准,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指数研发期间走访跨国航运企业数百家次,组织航运金融法律等各类专题座谈数十次,分析数据表格上万张、建立专业制度20余项,力争SCFIS业务的每一个细节尽善尽美。“总书记考察航运指数期货,驻足详细了解情况,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时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上海航运交易所团委委员、攻关团队青年党员周杰表示,未来大家也将继续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助力更多的“上海航运指数”成为世界航运市场的晴雨表,夯实更多品种的航运指数具备期货交易基础,不断提升航运指数“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航运指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强国复兴伟业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