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曾经一度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火过一阵子,那时候年轻人学文化、学技术,为的是增加自己的立足之本,为发展现代化社会添砖加瓦。而近几年,夜校报名火爆再次登顶新闻热搜,很多课程报名链接一发出,便已被秒杀。这些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主导的市民夜校课程,自2016年推出以来深受年轻人欢迎,课程和校区一直在扩充。今年秋季班,共开设了382门课程,共招收约10000名学员。不仅仅是PPT制作、视频剪辑等一系列增添技能的课程很受欢迎,舞蹈、声乐、戏曲、非遗手作……许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也让年轻人接踵而来。在一直崇尚“松弛感”的当下社会里,为何这些年轻人下班后还愿意急匆匆地往夜校跑?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夜校的课堂一探究竟。
走进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推开一扇黑色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戏台,四周雕梁画栋,仿佛走进了江南的某一座园林,这里就是市民夜校相声班上课的地方。
用张文泽老师的话说,这个地方和相声还真有缘,2008年,他参加“海上相声大会”,每周都在这儿演出相声节目。当时,“海上相声大会”是上海相声界的盛事,也是热爱相声的上海市民的节日,他还记得,有一位老先生每周都从周浦赶来听相声。
如今,15年过去了,上海人对相声的热情依旧,市民夜校开相声班,报名的名额被瞬时秒光。
杨颖/文
今年我要在企业年会上演一段相声
今年27岁的张炜卓长着一张娃娃脸,他向来自认是内向的,进入一家跨国外资企业做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敲代码,人和人的沟通交流更加少。
小张说,他从小喜欢喜剧,赵本山、范伟都是他喜爱的演员,他喜欢他们的表演,也喜欢他们能把话说得那么幽默。得知市民夜校开设了相声班,他立马报了名。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现在做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天天跟电脑打交道,与同事的交流很少。参加相声班学习,最希望学到的是幽默地与同事、老板说话的技巧,也避免因为只跟电脑打交道带来的语言障碍。
因为休假,小张来夜校时,相声班已经上了两三次课了。走进课堂,小张心里多少有点惴惴不安:同学们大概都已经学得蛮好了,自己跟得上吗? 不过,很快他的顾虑就被打消了。张文泽老师声情并茂的上课方式、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特别是与同学们的互动,让小张很快进入了角色。
张老师的相声课,每堂课学生都有至少两次上台的机会,一次是上课开始时“交作业”,另一次是下半堂课的课程内容实习。那天,张老师教的是“吉祥话”。轮到小张,走上一尺多高的舞台,面对下面坐着的二十几位学员,小张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一边回忆着老师的上课内容,一边学着说词:“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很顺利地讲到了九,发现忘词了,越紧张,越想不起来,一哆嗦,说了个“九九归一”,将祝福话说成了哲学。台下一片哄笑,此时,小张突然发现,自己不紧张了,台上台下的气氛很是融洽。
小张平时工作节奏比较快,他就见缝插针地复习相声班的教学内容。一次教绕口令,老师要求下次的作业就是背相声中最经典的绕口令:“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提拉鳎目的喇嘛的鳎目。提拉鳎目的喇嘛急了,抡起鳎目打了别着喇叭哑巴一鳎目,别着喇叭的哑巴也急了,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鳎目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鳎目,还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回家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那天,小张去看周杰伦演唱会,到剧场,还有半小时才检票,他就在门口找了个摊主,拿着人家的扩音器,一个人在那儿练了二十分钟的绕口令,周围围上了一大圈人,他发现自己居然一点不怵,还乐在其中。
小张说,现在,他有时也会在休息时跟同事们说说相声段子,也学会了用比较幽默的方式与老板对话,他准备在今年的企业年会上去表演一段相声。
最尴尬的是自己在台上演得欢,台下鸦雀无声
来相声班学习的女生不少,小李是学习最为认真的一位。因为认真,张老师让她做学习委员,她就每次课后都将学习笔记整理好,上传到班级群里,供大家复习。看到这里,有家长经验的读者一定知道,小李的学习等级是学霸。
学霸小李对学习有着天然的执着,除了小学中学和大学里的那些内容,她对一切可学的都抱有很高的热情。她学过音乐,唱民族唱法很专业。毕业于中医药大学的她,去读了计算机,就转行当了数据分析员。她打趣说,自己也是敲代码的程序员。来相声班之前,她还在某个机构学习演话剧,理由和小张惊人地相似:上班对着电脑不说话,下班来克服语言障碍。
虽然有过演话剧的经历,但真的登上舞台,小李说心里还是紧张,虽然这个台并不高,离地也就六十厘米,但就这点距离,加上老师特意竖在台上的话筒架,相声演出的舞台感觉十成十。
报名时,她对相声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是觉得,相声和话剧都是语言类的,来相声班学习语言表达应该不错。来到相声班,她才知道,相声是一门远比外人看着要博大深奥的艺术。相声也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还讲究形体,传统叫“身段”,讲究和其他艺术的融通,有“说学逗唱”的要求。而最难的,是演员不能沉浸在角色中,和她演话剧完全不同。
一次做课堂练习,小李和她的搭档上台,她用演话剧的经验,将自己沉浸在角色当中,演得声情并茂,演完,一看台下,都没有反应。这让她明白了,演相声不但要入戏,还要出得了戏,演出时不但要关注角色,更要关注观众的反应。
作为一名女生,她还没想过未来要参与到相声事业中去,但是,她觉得,这几个月的相声学习,让她有了新的生活乐趣,很多时候,帮她缓解了工作的压力。
相声要发扬光大,还是要让更多的人来参与
张文泽说相声是个腕儿,教相声也很有一套。海上相声大会结束后不久,应很多相声粉丝的要求,他开始开设相声培训班,从2011年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法。
张文泽告诉记者,会说话和上舞台演相声完全是两码事,有些人在人群中叽叽喳喳很能说,一站到台上就蒙圈。因此,他特别注重利用这个舞台来培养学员的表演感觉。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的这个场地非常适合相声教学。相声这门传统曲艺和这里的戏台很相配,为了营造舞台表演的氛围,张老师不但在台上安置了传统相声都会有的桌子,还找来了两个话筒架竖在那里。
不少学员是冲着“学讲话”来报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是张老师最常遇到的学生,还有大学老师,他们花了功夫备课,最后却发现对学生没什么吸引力,于是来到这里想发现语言黏性的秘密。
张老师说,其实,相声是一种全方位的表演形式,语言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学习“贯口”啊,绕口令等等都是这里的必修课,而要把话说得生动,还要懂得相声的逻辑结构。在他看来,生活其实是最重要的,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符合相声逻辑的包袱,是相声创作的关键。因此,在创作的教学环节,他总是鼓励学员从自己生活出发去发现有价值的素材。
学员中有脱口秀演员,他常半开玩笑地跟他们说,你们把相声学好,可以秒杀脱口秀同行。在张文泽看来,相声是一门完全能够与现代生活相融的传统曲艺,与时下流行的脱口秀相比,相声的结构更加完整,表演手段也更加丰富。“但是”,张文泽说,“当下讲脱口秀的演员普遍学历要高于相声演员,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笑点的能力更强。”因此,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参与到相声的学习和创作中来,形成一个有规模的相声创作群体,让相声这门传统曲艺发扬光大,这也是他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相声教学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