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顺利结营,随之启动“临港杯”第十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路演。经过七大赛道单元赛的初赛、复赛等环节,40名创业新锐齐聚漕河泾,开启“巅峰对决”,共同寻找有风向标意义的产业“核爆点”。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开启新篇吸引6万名创业青年参与从上海市区到临港只需10分钟,从上海到苏州只要20分钟……在不久的将来,“空中出租车”这样的幻景真的就要实现了。蒋俊所在的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终端赛道,是国内首家研发倾转旋翼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科技企业,未来主要应用是空中出租车。因为项目太前沿,莘庄工业园区的经理向他“安利”了“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这个活动你们一定要参加一下,对于发展会很有帮助。你们的项目懂的人比较少,你需要多多去科普。”参加比赛后,蒋俊所在的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获得了嘉定和闵行区联合比赛的一等奖,更吸引了区团委的期待和关注,继而给青年工程师带来了很多政策福利。在研修营中,蒋俊与其他创业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的他不禁感叹:“殊途同归,科技圈也是相通的”。“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团市委“青”字号品牌项目。十年来,大赛始终致力于挖掘、选拔、培育一批代表上海产业方向、创新创业引领导向的青年创业示范群体。从首届百名参赛者到如今一届约2000个项 目 报名,大赛累计吸引逾13000个创业企业、超过6万名青年在“创青春”舞台上展现创新智慧、释放创造潜能。作为近距离观察和选树优秀青年双创人才的有效渠道和重要平台,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为期3日的研修营安排紧凑,围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实操培训、行业调研”四个方面开展主题活动共13场。课程设置上,本次研修营专注上海最新政策规划、聚焦最新产业动向、侧重实务实操实践。同时,还邀请了投资人、青年创业企业家代表开展圆桌论坛,为学员传经授义、答疑解惑,从而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另外,专门组织开展临港集团调研走访,了解临港政策、交流办企经验。“课程的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输出了很多精彩的思维和实打实的干货。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天晚上的创业论坛,创业导师们根据自己的创业经历在企业经营、股权激励、赛道选择、选拔人才等方面做了毫无保留的分享。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做好创业的工具法宝和精神力量,以应对创业不确定性中的机遇或坎坷。”通过研修营,上海干的漂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杨莹对创业信心满满、动力十足。搭建平台对口合作协同共发展自与三明、六安结对以来,两地青年企业家就与“创青春”结下了不解之缘,也通过“创青春”架起了上海青年企业家与两地青年企业家的沟通桥梁。“自对口合作开展以来,我们和上海的互动就越来越多。今年9月份,我们短视频团队还和上海市公安局合作宣传片,收获了超千万的播放和一万多条评论。就像我自己在朋友圈上说的,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合作,文化上也要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安徽中沏茶叶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姚永成直言,作为六安团委推荐的青年企业家代表,他将“把这次的培训成果带回去”,把上海的经验分享给六安的创业伙伴们。来自三明市的福建健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是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也是一位从外企回家乡创业的“新农人”。乘着电商直播的东风,他带着建宁黄桃走出深山、走向全国。“作为一名创业者,创业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瓶颈,我们也会迷茫。这次的研修营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让我们能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思考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如今,他的团队已经拓展到21名成员。沪明对口合作的开展也让他更加有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再造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品质农业与健康产业相融合。”敢为人先在时代使命中借势蓄力在“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大家见证了一位位选手的脱颖而出,一批批优质项目的诞生壮大,一轮轮融资故事的励志传说,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了浓厚的创新活力。临港新片区综合党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工会主席韩国华在致辞中表示,临港集团在上海具有“三个最”的优势:一是拥有上海最早的高新技术园区;二是正在开发上海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三是已经形成最齐全的园区布局。“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总部企业,是研发还是制造,是内资还是外资,只要具备核心技术与竞争力,都能在我们的园区找到大显身手的舞台。”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鼓励双创青年借势蓄力、奋辑扬帆,做到乘风破浪、不惧险阻,坚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积极对标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主动参与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对接,既要勇做“无人区”的探索者,也要保持“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和执着,从一个想法落到一件实事,从一件实事推动一件创新,尽全力打开创新发展的“宝箱”,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据了解,“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一直是大赛的重要环节和“保留节目”。今年,在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已被纳入“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从这里出发,将有更多的年轻人在竞争激烈的产业红海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