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点亮“无碍”生活——智能导盲机器人开启视障人士出行新篇章
来源:黄河青年网 2025-04-21 10:47:30

  在郑州市的一家盲人按摩店里,视障技师张师傅向记者倾诉:“每次出门都需要家人陪同,盲道上还经常有障碍物,稍不留神就撞到了。”在我国张师傅的经历并非个例,我国现有约1700万视障人士,他们的日常出行长期受困于盲道被占、导盲犬稀缺、传统导盲工具功能单一等问题。然而,这一困境正被郑州大学“智哞瞳行”团队打破——他们研发了一款多功能导盲机器人,以“AI大模型+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核心,试图为视障群体构建一条“无碍通行”之路。

  视障人士的传统出行工具包括传统仅能探测1米内的障碍物的导盲杖,价格昂贵且稀有的导盲犬等。杨胜远带领团队通过两年实地调研发现:视障群体最迫切的需求是全面环境感知、精准避障、实时语音交互。郑州大学“智哞瞳行”团队针对行业痛点,推出功能类似导盲犬的机械智能导盲机器人,为视障人士配备了一位“全天候AI向导”。机器人将盲人常走的路线通过建图保存后,盲人即可通过语音驱动小车带领他们前往指定地点。比如“狗狗,带我去左右间超市!”。导盲机器人即可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在躲避障碍物的同时将盲人安全带到目的地。

图1:小车图片展示

  2024年8月,团队成员举办“豫见阳光”体验活动。在该活动中,视障人士李女士首次独立完成在非盲道区域的安全行走:“机器人不仅提醒我避开障碍,还能播报红绿灯信息。”导盲机器人的创新功能源自研发团队“需求导向”的迭代逻辑——在前期深入广泛调研的过程中,他们收集到视障人士10余项功能建议,并据此不断更新机器人功能,提升其可扩展性,使其不仅适应于室外场景,也兼容医院、地铁站等多个室内场景。

  “我们的愿望是用科技重新定义无障碍服务。”团队负责人杨胜远强调。而按当前推广速度,2030年全国将有超一千视障人士受益,大大减少因导盲犬短缺导致的出行事故。

  目前,团队已斩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河南省一等奖,公开发表一篇EI会议论文,撰写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两家科技公司试用并进行性能测试,其中一家企业有成交量达7万余元人民币的合作意向。我们相信,在未来团队将会有更多成就!

image.png

图2 团队获奖证书

image.png

图3 公司试用及意向合作证明

image.png

图4 录用论文情况

  站在AI技术爆发与老龄化社会的交汇点,该团队正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团队计划将“多感协同”技术延伸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防走失系统,并开发地铁站AR导航模块。正如一位投资人评价:“他们证明了科技向善与商业成功可以同频共振——这不是一个‘小而美’的故事,而是一个社会刚需市场的破冰之作。”

  这场“光明重塑”行动,正在用算法的温度,重新丈量社会的文明刻度。当视障人士摘下“被照顾者”的标签,以独立个体姿态融入城市脉动时,科技的人文价值才真正得以彰显。

责任编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