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要懂法,维权才有底!”如今不少农户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顺农时、贴民心,聚焦农村所需、农业所急、农民所盼,把法律知识变成了农民群众能听懂、用得上的“田间学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治防护墙”。
干部先学法 当好“领头雁”
要让农民学法懂法,干部得先学一步多懂一分。省农业农村厅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党组书记、厅长担任法治建设暨守法普法领导小组组长,印发《山西省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年度“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每个处室、中心的主要负责人都是普法第一责任人。同时,督促市、县两级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了“上下一条心”的普法工作格局。
“八五”普法以来,省农业农村厅为彰显“领头雁”作用,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清单、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厅党组会专题学习法律法规80多件。在此基础上,班子成员带头常态化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认真开展年度述职述法,营造学法用法浓厚氛围。厅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专题为全省县(市、区)党政负责人授课,解读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涉农法律法规,帮助基层党政负责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加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
同时,省农业农村厅搭建“农村学法用法大讲堂”“行政执法云讲堂”线上学法平台,实现随时随地“云端充电”;线下则推动普法与产业发展、执法实践深度融合。《山西省小杂粮保护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后,省农业农村厅线上邀请专家讲解《条例》规定,线下邀请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送政策送技术,更好地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此外,省农业农村厅还组织开展了新晋处级干部宪法宣誓、赴法院旁听庭审等法治实践,组建青年干部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到农村给农户讲“签土地流转合同要注意啥”“成立合作社有什么要求”,既学用结合提升干部职工法治素养,也把法律知识送到了农民家门口。
培育带头人 普法“接地气”
“村里有了带头人,学法用法不用愁!”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着力培育1.67万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为乡村依法治理培养了一批农村法律人才,解决了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太原市杏花岭区的荣凤仙就是一名农村学法用法带头人,她在村里开设了“法律门诊”,谁家宅基地边界起了纠纷,谁打工拿不到工资,到她这儿都能免费咨询。她还帮着建了“悦安居法治文化园”,以前普法是“摆个摊子发传单”,现在村民在园子里散步,就能看到墙上“赡养老人”“邻里和睦”的法治漫画,不知不觉就把法律知识记在了心里。
垣曲县的卢付合、张润棉夫妇更有想法,他们用垣曲方言拍普法剧,十多年拍了190多部普法剧,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农民身边的事。这些普法剧不仅在县电视台播,还传到抖音、快手上,老乡们看了都说“比听大道理明白多了”。
阳曲县的刘智军是村支书,也是学法用法示范户。他知道村民最怕“不懂法吃亏”,于是开办了“周末学堂”,只要有时间就把自己在“学法用法大讲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讲给村民,邀请农业农村局的执法队员到村里,讲如何合法经营种子门店、买到假农药假化肥怎么维权等等。他还把普法和帮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和农户一起算“依法种经济作物能多赚多少钱”,不少农户跟着他学法律、学技术,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打造多维阵地 普法更具针对性
“以前觉得法律离咱远,现在打开手机、看场演出就懂了!”省农业农村厅主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既夯实法治根基,又创新普法形式,把普法阵地建到了农民常去的地方,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子,让普法不再是枯燥的说教。
在法治保障层面,近五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制修订12部、清理废止5部地方性法规规章。推动出台《山西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山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让乡村振兴的法治根基更加坚实。结合山西“特”“优”农业发展的优势,出台全国首创性地方法规《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山西省小杂粮保护促进条例》,以法治保障推动我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新动力,助推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招牌”。
在线上普法方面,打造“指尖普法”平台。省农业农村厅在《山西法治报》开设“法护晋农”专栏,报纸、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以执法案例解析、专家访谈的形式,让法律条文看得见、法治精神听得懂、维权方法学得会。比如玉米播种季,讲种子执法,提醒大家“买种子要索要发票或者收据,留好包装”;农药使用旺季,解析“非法使用禁限用农药被处罚”的案例,农民拿起手机就能看,遇到问题还能对照着找解决办法。“农村学法用法大讲堂”线上课堂更方便,35期培训吸引了50多万人次观看,线上课堂还专门讲授民法典有关婚姻、家庭、继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农户说“晚上在家就能学,还能回放,方便多了”。
在线下普法方面,推出“沉浸式+文艺化”普法。在乡村庙会开展“普法赶集‘宪’在出发”沉浸式普法,在丰收节主场活动上直播带法,让普法融入农民群众日常。太原市农业农村局还邀请专业团队,把法律知识编进了歌曲、快板、小品里,以晋剧、快板形式创作农村学法用法短视频,45场“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巡演走遍了十个县(市、区)。在清徐县的演出,快板《农资打假记》把“假化肥怎么认、买到假的找谁赔”唱得明明白白;小品《赡养风波》把“兄弟俩不养老人,最后靠法律调解和好”的故事讲得透彻实在,台下老乡看得直点头,说:“这戏演的就是咱身边事,得记牢孝老爱亲是本分,更是法不容辞的硬杠杠。”
执法融普法 护农暖民心
省农业农村厅坚持执法普法深度融合,以“执法护农”彰显法治力度,以“普法释法”传递法治温度,让农民群众在每一起执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五年来,全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开展“绿剑护粮安”“渔政亮剑”等专项行动,累计查办各类涉农违法案件800余件,集中无害化销毁假冒伪劣农资113.14吨,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有力维护了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执法过程中,工作人员发放涉农法律法规读本、海报等宣传资料3.2万份,面对面教育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合规经营;公布农业执法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让群众看清违法成本、明确法律边界;制定从轻、减轻处罚清单和20项免罚事项清单,发布包容审慎执法典型案例,让“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普法赋能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实现“办事+学法”双向促进。省农业农村厅持续优化农业行政审批服务,规范审批程序,为办事群众发放审批服务工作指南,针对农业企业高频需求,专项解读农药、种畜禽相关法律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和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自觉。在优化服务过程中深化普法实效,全省首家实现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线上打造“指尖办”“掌上通”,线下一站式答疑解惑、帮办代办服务,做到“只跑一次腿”甚至“零跑腿”,让群众和企业在便捷办事中直观感受法治温度。设立“免申即享”政策专栏,公开37项政策清单,凭借“普法促规范、规范优服务”的良性循环,多年来保持农业农村领域行政审批服务零超时、零投诉,群众满意度100%。
普法工作永远在路上!如今的三晋大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画卷已徐徐展开,农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越来越强,法治的种子已在田间地头破土生长、拔节孕穗。未来,山西农业农村厅还会继续紧盯农时、紧扣农需,持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以更实的普法成效筑牢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根基,让法治阳光照亮乡村振兴每一个角落,助力山西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