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创新后备人才
来源:黄河青年网 2023-11-07 22:34:33

  “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助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

  丰富场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研志趣。在创新人才成长的初期,以一系列有内容、有趣味、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和活动吸引其参与、叩开其心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室,还须拓展更多场景。比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与国外高中展开合作,成立研究实验室,搭建面向全体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创客空间;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企业办公室开展课题研究,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质量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增强了学生探索未知的信心和勇气。

  尊重差异,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成功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比如,通过课程设计,构建柔性灵活、多维立体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开展差异化教学。再比如,可与合作高校共同构建科学的创新课程体系,为参与创新课程的孩子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既打牢基础性课程的地基,又以创新课程为孩子“锻造长板”。

  不断优化制度和文化环境,才能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沃土,释放广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为创新课程和相关活动提供时间、场地、器材、经费、人员等保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聘请专职科技教师、提高实验室管理教师待遇等,调动师生共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通过鼓励学生成立科技社团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立足基础教育阶段,以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定能为我国创新发展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据《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宗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