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更精准 监督有质效
来源:山西日报 2025-11-13 10:00:07

  从“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追求,到“轻案快办”提升办案质效;从变“重数据”为“盯问题”,到以思维变革引领人才队伍保障……今年以来,太原市杏花岭区检察院以创建共享型、开放型、创新型、幸福型检察院为抓手,通过党建、检务、管理融合发展,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推动业务进阶,优化检务保障提升监督效能,深化党建引领筑牢检魂根基,持续夯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履职成果。

  “办理一案、教育一片”

  小案不小办,源头解矛盾

  “不起诉不等于无需承担责任,这是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必须终生铭记这次教训。”

  9月9日上午,一场公开听证会在某公司举行,杏花岭区检察院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参加,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十多名驾驶员现场旁听。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阐述了案件事实和拟不起诉理由。案情显示,犯罪嫌疑人藉某在驾驶重型特殊结构货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检察官指出,藉某的行为已涉嫌犯罪,但其具有自首、赔偿被害人家属并取得谅解等情节,符合相对不起诉条件。与会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院拟处理意见。

  “手握方向盘就是手握生命,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李隆在主持听证时,现场列举类似案例并告诫在场驾驶员。

  这场开在企业的听证会,变成了生动的安全警示教育课。在场驾驶员表示,这种“沉浸式”案例警示直击心灵,教训深刻。

  基层检察院处于办案一线,“小案”直面民生,关乎公平正义直接感知,拖不得更耗不起。

  “如今,通过构建‘侦、诉、审’协调配合的快办机制,办案周期大幅压缩,如危险驾驶案件,从受理到结案的平均时长为9天,大大提高了效率。”李隆表示。

  杏花岭区检察院轻案快办组专门办理故意伤害、危险驾驶、盗窃这三类较为常见且与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密切的案件。“办案效率提高的根基是程序规范与权利保障并重。承办检察官严格把守证据关,对事实清楚、嫌疑人认罪认罚的案件,依托速裁程序全面提速,目前速裁和简易程序适用率已达90%。”李隆说。

  “快”不是终点,“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才是办案追求。

  在轻伤害案件中,该院推动刑事和解前置,促成双方实质性谅解,通过不起诉案件“认罪认罚具结+听证”模式,让嫌疑人深刻认识错误,从源头上减少再犯。

  变“重数据”为“盯问题”

  微观管理促业务进阶

  今年6月,杏花岭区检察院综合业务部收到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反映该院办理的危险驾驶案中电动三轮清洁车存在监管漏洞。

  “经鉴定该类清洁车属于机动车,但存在‘身份模糊’等问题。”该院综合业务部经审查认为,这一问题关系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公共安全,关乎群众出行体验和城市治理效能,当日即将监督意见转交承办检察官。

  为确保监督意见落地见效,该院综合业务部随即邀请了提出监督意见的人民监督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听证员,共同参与检察建议的研究制发。

  承办检察官吸纳“管理单位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普法宣传,细化驾驶人员的管理、考核、培训”等对策,进一步完善检察建议并及时送达。

  “人民监督员来自群众、贴近基层,是检察办案的‘监督员’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领域,我院邀请其充分参与相关检察建议的研究、完善,让监督过程更加透明,让监督结果更具公信力。”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旻说,这一举措能够更好地推动检察机关从源头上严把案件质量关,让检察工作更接地气、更察民情、更合民意。

  一体抓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三个管理”,是全方位提升检察工作质效的生命线。

  “长期未结案件是困扰司法实践、影响司法公信力的顽疾之一。这不仅消耗司法资源,更直接关系到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当事人对司法效率的切身感受。”刘旻说,基层院要紧盯“隐性超期”案件,深挖根源、实行过程干预,变“重数据”为“盯问题”。

  为提升办案质效、强化流程监管,该院今年出台并实施《一审公诉案件办案期限工作办法》,变“侧重事后统计数据”为“聚焦事前预警、事中介入”,精准解决办案过程中的堵点、难点。

  案件管理部门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所有一审公诉案件进行动态监控;一旦案件办理临近预设期限警戒线,将发出《提醒函》提示风险,要求说明情况或加快进度;对于经提醒仍未有效推进,或已发现存在明显拖延、违规风险及重大疑难情形的案件,将发出更具约束力的《流程监控通知书》。

  通过“盯人盯案盯进度、问因问策问结果”的穿透式监管,该院形成了“期限意识就是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更是权益保障意识”的共识,不仅促使长期未结案件存量有效削减、新发隐性超期风险得到显著遏制,更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当事人可感可及的司法获得感。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队伍建设筑牢检魂根基

  “岗位是最宝贵的磨刀石,只有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才能让监督真正‘长牙带电’。”

  “面对疑难复杂案件要勇于、敢于啃硬骨头。”

  “学习没有终章,要坚持不懈把所学所悟带回办公桌、用到监督一线、送到庭审现场。”

  ……

  近年来,杏花岭区检察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效履职,让检察业务有灵魂、有方向,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更加精准的履职,推动高质效监督。

  “我们把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当成‘实训场’,用‘今天再晚也是早’的效率,赢得了公安、法院等兄弟单位的信任——从最初的‘你们又来挑毛病’,到现在的‘咱们一起想办法’,监督的空白点被一点点照亮,协作的闪光点也因此越来越多,司法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检察官王树祥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班子坚持带头开展“四下基层”,常态化走访调研街道社区,了解群众所需、民生所盼,以一线检察履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该院还推进落实并深化完善资深业务骨干等与青年干警的结对机制,统筹人才类别和梯队培育,“学育管用”培养复合型业务人才;岗位“双向选择”聚焦做好岗位融合和力量整合,促进办案单元良性运行,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干警,将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纪律教育“一堂课”。

  凭借钻劲、韧劲,该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张萍被评为“利剑斩污”省级专项行动表现突出个人。检察官王树祥在2025年度太原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业务竞赛中获得“业务标兵”称号,负责未检业务的检察官白泽华获得“业务能手”称号。

  在“党支部书记标兵”“模范共产党员”等优秀党员干警牵引下,该院以党建凝心铸魂为抓手,以提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履职本领为目标,持续夯实检察履职人才保障,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高质效办案新动能。

责任编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