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网络黑灰产业”新套路
来源:今晚报 2025-09-17 15:13:36

  眼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各类传统犯罪加速向互联网蔓延,造成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之际,9月15日,本市公安机关网安总队民警就打击网络犯罪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效接受了采访。

  何为“网络黑灰产业”?

  一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连续多年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同时,网安总队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攻击破坏、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网络黑灰产业、网络暴力等网络违法犯罪,出重拳、破案件、除团伙,进一步营造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网络黑灰产业,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民警鞠晓君介绍,网络违法犯罪呈现出体系化、链条化、产业化的特征。他解释说,犯罪分子给群众打电话进行电信诈骗,前提是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实施网络赌博需要由技术渠道逃避资金追查等,这些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下游犯罪提供各类帮助、支持环节的上游犯罪就是网络黑灰产业。

  打击黑灰产业的案例

  今年,公安机关打掉一个以兼职为名义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非法实名认证账号并贩卖牟利的网络黑灰产业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查获“猫池”设备63台、电脑主机23台。同时,以此案件为突破口深挖扩线,发现全国21省45条网络黑灰产业线索,全国各地涉案公安机关根据线索成案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打掉网络黑灰产业团伙及窝点13个。此案的侦破和后续的打击工作极大地震慑了相关犯罪。

  民警剖析黑客犯罪特点

  鞠晓君介绍,从公安机关近年侦办的案件来看,目前黑客犯罪呈现五大趋势特点:成为涉网犯罪的“技术引擎”、侵害领域从网上延伸到网下、作案手法伴随技术发展越发多样、技术门槛不断降低、低龄化特征显著,黑客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

  今年以来,网安总队共侦办黑客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会同西青分局侦办“某驾驶员培训学校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打掉一个通过技术手段为学员代刷学时、上传虚假科目培训学时数据以实现学员快速获得驾照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前两年,公安机关同样打掉了一个利用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大量老年人身份信息及家庭情况,并以某健康科技公司为掩护,利用掌握的老年人信息精准筛选作案对象,通过推销保健品等形式实施诈骗的特大团伙。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查获木马程序29款、作案设备97部,查扣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网络谣言怎么破?

  “网络谣言,怎么破?”民警鞠晓君这样回答,对社会中的个体而言,网络谣言侵害被造谣主体的合法权益。被造谣主体就会因谣言而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对于社会整体来说,网络谣言扰乱了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造谣者、传谣者利用人们内在的好奇心与从众心理,借助谣言在内容上的迷惑性与煽动性,依托互联网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特点,诱导群众滋生对立、抵抗等不良情绪,并煽动其以非理性的言行加以宣泄,进而动摇了网络空间公共秩序的稳定性。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本市公安机关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全力推动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成功处置苏某某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等网络谣言信息案件11起,依法查处造传谣网民69人,清理网络谣言信息898条,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全力营造正向有序的网络生态。

  在此提醒广大网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发布网络言论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请大家知法守法,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责任编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