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粒种子都能向阳生长
来源:山西法治报 2025-04-28 10:58:53

  晨雾初散的社区矫正中心,一缕阳光照射进来,在电子腕表的金属表面折射出细碎光斑。五年前写入法典的墨迹早已风干成深蓝封皮上凝重的烫金纹路,而那些曾被法律条文框定的人生轨迹,正在春日的藤蔓间舒展拔芽。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我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强化法治思维,立足强基固本,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当电子档案库里,“监管对象”的冰冷标签被“矫正对象”的温润注脚悄然覆盖,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法治文明的刻度,更是一个个被重新熨烫过的生命温度。

  “管得住”上有力度

  建立一支适应刑事司法体制改革需要的、刑罚执行一体化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省司法厅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20年底前,省市县三级全部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全部依法设置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社区矫正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明确。针对县级社区矫正机构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统筹整合资源,在全省探索推进具有山西特色的县级社区矫正“一局一中心”工作模式,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

  近年来,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呈现持续增加态势,省司法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破解难题,推动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运用戒毒富余警力开展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长治市、临汾市探索开展戒毒民警、场所深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累计选派428名监狱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盂县统筹执法力量打造“一五五”工作模式,突出社区矫正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县级社区矫正工作“山西模式”正在形成,逐步实现社区矫正机构专门化、队伍职业化、工作规范化。

  全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坚持定期分析研判,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协调处置,5年来全省社区矫正未发生重大案(事)件,保持持续安全稳定。

  “矫得好”上有精度

  怎样才能解决一些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因家庭经济困难、居住在偏远乡村路途遥远等原因导致的病情复查难问题呢?省司法厅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病情复查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报经省政府同意,全省增加117家县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作为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病情复查指定医院,切实解决了基层执法难题。《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健全我省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病情复查工作机制,保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起到很大的推动和规范作用。

  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司法厅以《山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为总体制度遵循,聚焦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监督管理、考核奖惩、教育帮扶等关键执法环节,持续完善社区矫正部门衔接、规范执法、监督管理、基础保障等方面制度规定,切实解决社区矫正执法难点堵点问题。全省制定完善各项执法制度,统一执法文书格式,统一执法证件,发布山西首个社区矫正地方标准,全面规范村(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制定修订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明确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机构和受委托司法所各项权责79项,形成全省社区矫正“1+19+1+1+1”制度体系(1个实施细则+19项细化制度+1套执法文书+1个地方标准+1份权责清单),细化执法标准,规范执法流程,为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提供完备制度支撑。

  省司法厅还强化监督指导,聚焦严格规范执法,在全省开展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年”活动,重点组织开展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排查整治、重点案件评查以及“判实未执”专项清理。组织开展“老病残”罪犯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活动,社区矫正机构接收委托开展调查评估,依法做好交付接收工作,共同推进假释工作,假释率居全国第二。聚焦调查评估、外出审批、暂予监外执行病情复查等关键执法业务,从“小切口”入手连续四年组织开展案卷评查,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机构共同参与,随机抽取案卷进行现场评查,发现问题,规范执法。

  “帮得到”上显温度

  “特别感谢工作人员,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怎么可能重新就业,重启自己的人生呢……”近日,忻州市某县已解矫一年多的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对记者说。

  几年前,张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因在事故中痛失一双儿女,张某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矫正期间,工作人员根据对其家庭走访掌握的情况,为张某制订了矫正方案,在对其进行多次谈话和心理疏导后,帮助其在本地一家锻造企业就业。张某在工作中认真观察研究,研制出了一种防止金属飞沫喷溅的防飞屑罩,并成功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样,张某逐渐从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蜕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张某的话说,他特别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教育帮助,让他感受到了“有温度的社区矫正”。

  近年来,省司法厅坚持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在全国率先与12部门联合出台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办法,全面规范教育帮扶工作。在执法实践中按照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矫正、心理辅导、公益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社会适应性帮扶。引入村(居)民委员会、“黄丝带”帮教等社会力量,在全省开展教育帮扶品牌培育活动,评选发布“十佳品牌”,实现教育帮扶精准化、品牌化、专业化格局,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此外,省司法厅还全面夯实社区矫正执法保障,建成省、市、县、司法所四级统一使用的“山西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实现执法全流程网上办理,相关数据当日同步至司法部数据库。运用一体化平台加强远程监管,实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动态行程轨迹,监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五年的光阴,在社区矫正的田野上静静流淌。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步履坚定,那些曾经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身影,在矫正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渐渐找到了归途。

  社区矫正,从来不只是监管与约束,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成长的漫长守候。我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以法律为尺,以关怀为灯,在惩戒与教化之间寻找平衡,让每一粒曾蒙尘的种子,都能在社会的土壤里重新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