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利用“隔代亲”诈老人钱
来源:今晚报 2025-03-31 08:04:49

  近日,一起针对老年人的冒充熟人类电信诈骗案件,依靠警银联动机制被成功拦截,为受害老人紧急止损8万元。

  3月5日13时许,一对年近八旬的老年夫妇急匆匆地走进银行网点,要求提前支取8万元的定期存款,并一再催促柜员赶快为其办理业务。见此情况,业务经理耐心询问客户取款用途,老人表示自己的孩子突发疾病急需用钱看病住院,但当问其儿子患了什么病和在哪住院时,老人回答含糊其辞,并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且情绪愈发激动拒绝透露任何家属电话。

  根据工作经验判断,老年人自愿损失定存利息多数情况是正在遭受电信诈骗,于是银行迅速与滨海新区板厂路派出所联系请求警方协助核实。几分钟后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两名警官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安抚老人,另一人尝试联系老人家属。

  老人的儿子听闻情况后立即赶到网点。在了解情况后,其表示对父母取款一事毫不知情,根本就没有看病住院这件事情。回到派出所,老人道出真相,他们在家接到“孙女婿”(骗子)的电话称,在外与人打架需要赔付医药费,想先借一些钱并嘱咐老人千万不要告诉家里人,一定要保密,稍后会有人来取。

  老人听信后随即按照电话中“孙女婿”的要求提供了一笔钱,而后又来到附近的银行取款准备继续把存款取了借给“孙女婿”,幸亏银行员工慧眼识破骗局为老人紧急按下“止损键”。据了解,当日老人账户内存有多笔定期存款共计20余万元,一旦第一笔现金取出后,后期骗子肯定还会继续对老人行骗,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诈骗套路:

  寻找高龄老人目标对象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高龄老人的个人信息,往往会选择孙子孙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利用“隔代亲”的心理特点实施诈骗。

  伪装“孙子”“孙女”声音来电

  诈骗分子在掌握老人的信息后,会伪装孙辈的声音,由于高龄老人对声音辨识度比较差,故而听到对面喊“爷爷”“奶奶”以及孙儿的小名时,便放下戒备,不会产生过多怀疑。

  捏造各种急需用钱理由

  诈骗分子会通过“车祸需要医药费”“打架需要赔偿金”等各种紧急事件为由,营造紧张的氛围,并会以“别告诉爸妈”“怕爸妈责怪”等理由,阻断老人与家人沟通,并且催促老人尽快将钱转交给自己的“朋友”“老师”“警察”等而这个所谓的“朋友”“警察”,就是诈骗分子本人或同伙。

  当老人取到钱后,骗子则专程安排不同人上门取钱。

责任编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