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无奈加装截门,楼上被迫搬水度日。一桩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让同住老房的上下楼邻居对簿公堂。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陈年矛盾,法官卷起裤腿入户、挽起袖子“劝和”,用一场“现场办公”解开了缠绕多年的死结。
漏水四年成“心墙”
邻居变冤家
位于河北区的某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直管公产房,6楼住户老张和5楼住户老王做了20多年邻居。2020年某个夏夜,老王家厨房吊灯四周突然滴水,木质吊柜霉斑蔓延,甚至出现了漏电情况。经维修人员排查,漏水点直指楼上老张家的厨房管道。多次争吵后,老王竟私自加装截门,堵住了通往6楼的自来水。自此,老张每日要爬六楼提水度日,后来还不得不租房暂住,最终一纸诉状将邻居告上法庭,要求打开自来水截门,并索赔租房费、买水费等共计1.2万元。
现场勘查现转机
法官决定“解忧”
老张起诉后,老王又以财产损失提起反诉。庭审当日,双方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眼见庭审陷入僵局,于丽英法官突然合上案卷:“走,咱们现在就去现场看看。”
在楼下住户厨房,于法官踩着吱呀作响的折叠梯,钻进厨房顶部的夹层。潮湿霉味中,她指着裸露的锈蚀水管分析:“房子没做防水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持续漏水确实影响正常生活。”转身又对老王说:“您关水阀虽然解气,可这做法……”
“漏水清单”变“和解账单”
止漏开阀终解心结
趁着勘查现场,于法官开起了“楼道调解会”。“老张啊,您看老王因为漏水,确实损失了不少。”“老王师傅,您把人家逼得六旬老人天天提水,这要摔着可怎么好?”见双方神色松动,她掏出手机算账:“要是走鉴定程序,光检测漏水原因就得一段时间,诉讼费、鉴定费可比现在高多了。”
经过三小时“背对背”调解,老张终于松口:“损失我不要了,明天我就找防水公司施工!”老王也红了脸:“我这就找工具开阀门……那什么,之前的损失我也不要了……”结案那天,于法官收到两张照片:一张是6楼崭新的防水层,一张是5楼修葺一新的吊顶,裂缝处还俏皮地贴着“家和万事兴”的剪纸。这让她想起自己时常说的那句话:“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有时一截水管背后,连着的就是百姓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