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张先生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花600元买了一辆“各项功能正常”、从图片上看较新的电动车,没想到使用一周就出现了多次产品质量问题。今年1月,林女士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花9000多元买了一款奢侈品包,结果去检验机构检测发现是假货。(1月29日《法治日报》)
现实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虚假宣传、假货丛生、欺诈多发、违规商品售卖、阴阳检测报告等现象屡见报端。出现质量问题时,有的平台还偏袒商家,让消费者时常“踩坑”,维权遭遇重重障碍。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乱象让不少消费者直摇头,因此有消费者把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称为“假劣货集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二手物品交易成了一种时尚,盘活了更多的闲置资源,小到一支笔、一本书,大到一辆车,以物换物或变现的二手物品交易模式逐步受到人们青睐,成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相关措施,旨在规范二手物品交易行业行为,提振国民消费信心,大力倡导资源循环利用,为二手物品交易电商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助推了行业向前健康发展。
但由于目前我国二手物品交易仍处在初级阶段,二手物品交易市场还存在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鉴定难、信用体系不健全、监管难度大等因素,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乱象特别是售假卖劣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有相关机构调查显示,中国二手物品交易规模2020年已破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接近3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果任由假劣货充斥,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使消费者对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健康发展,质量始终是第一要素,是提升消费者信任度的保证,而消费者信任度的提升能够培养用户的黏性及复购率,同时提升平台形象,通过口碑效应引流。对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和整个行业,规范其正规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确保二手物品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让售假商户无缝可钻,为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规范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行为,明确平台在商品卖家审核、信用评估、商品质量鉴定、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责任,确保二手商品质量,全力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向透明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大对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健全监管网络,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二手闲置物品的循环再利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一种新潮流。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作为新兴的交易市场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必须对市场乱象零容忍,抓早抓小、标本兼治,切实维护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的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二手物品交易市场行稳致远。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