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城市、一个省份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市民对城市的热情结合起来,自然会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旅游体验远超心理预期,从而留住游客并吸引更多游客。
前不久,广西一批小朋友穿着橙色外套在哈尔滨游学,被当地一路守护,网友称是“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近日,为答谢东北“老铁”对“小砂糖橘”的暖心守护,广西送给哈尔滨189吨砂糖橘和沃柑。而后,为了答谢这份“答谢”,黑龙江又准备了10万盒优质抚远蔓越莓发往南宁。
相知无远近,志合越山海。虽然黑龙江与广西的物理距离有数千公里,但如今两个省份老百姓的内心却十分贴近,这样与众不同的“地域互谢”也让围观群众直呼“温暖”“感动”。
这个冬天,哈尔滨牢牢抓住了旅游经济的“流量密码”。吸引全国游客的不仅有当地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也有“冰火两重天”的人文之美——虽然户外温度很低,但当地政府和群众将“宠客”发挥到了极致:中央大街地下过街通道铺上防滑又美观的地毯、众多私家车车主免费接送南方游客、商场门口厚重的门帘被提前束起来方便游客进出……同时,对极少数宰客、行骗的不法分子,当地也拿出“铁腕”手段重拳出击,让外地游客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哈尔滨和黑龙江在这个冬天的走红,并非流量社会的偶然“出圈”,其“成功密钥”有哪些?首先,懂得站在游客角度换位思考,打造“有温度”的旅游服务。例如,在马路边搭暖房,把鄂伦春族和驯鹿请出来为游客展示特色民族文化。其次,打造 “有标识”的旅游品牌。旅游举措轮番“上新”,让热度得以保持,并通过各种各样契合传播规律的短视频,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此外,打造“有震慑”的旅游监管。当地要求宾馆酒店不过度浮动价格、不盲目调整价格、不虚高标注价格,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等部门也加大对客房价格、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
当一个城市、一个省份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市民对城市的热情结合起来,自然会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旅游体验远超心理预期,从而留住游客并吸引更多游客。黑龙江和广西两个省份的“礼尚往来”作为一次成功的互联网传播,让相向而行、双向奔赴带来更多互利共赢,是社会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体现,期待这样正能量的“出圈”现象不断涌现。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