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如何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造就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在今天的“两会圆桌”中,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深入探讨了科创与城市、教育的关系及其面临的挑战。面向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优化创新要素布局、增加创新服务平台供给、打造创新应用场景等举措,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让上海成为科技创新的乐土,让青年人才有用武之地,为上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马炜,提出建议:进一步发挥上海科创资源要素的集聚优势,精心构建面向新经济的创新生态系统。
马炜深入分析了当前城市主城区特色产业园区与创新要素空间耦合程度不高的问题。他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新经济已成为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心区的人才、科研机构、风险资本等集聚优势,加快打造面向新经济的创新城区,通过优化创新要素布局、增加创新服务平台供给、打造创新应用场景,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然而,对照新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上海主城区在创新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如科技创新策源与转化整体能力不强、特色产业园区与创新要素空间耦合程度不高等。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马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主张围绕创新引擎机构来优化特色产业园区布局,例如以大学、科研机构集聚区为基础,布局大学驱动型的特色产业园区。
“建议能强化数字赋能与场景运用,打造全域泛在的城市生活实验室。”马炜建议以特色产业园区、城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社区生活圈为主要载体,加快主城区数字科技的全域赋能,并结合主城区内的整体城市更新项目,布局未来概念城区。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