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我了!一个小时啊,卷子上一个字没写,画了一桌子的‘植物大战僵尸’!”1月17日,家住鄞州的李爸爸联系到记者,气冲冲地说。
孩子做作业磨洋工,是大部分家长都碰到过的问题。记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采访,看看孩子们“磨洋工”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又该怎么引导。
画画、玩笔、偷偷看漫画……
家长: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孩子三年级了,平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一会儿起来上厕所,一会儿拿零食,感觉就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看电视的时候,一动不动的。”李爸爸没好气地对记者说。
那天,小李(化名)带了一张语文试卷回家。李爸爸看到了,就让孩子当成一场模拟考试来做,认真对待。小李说:“那你把我的房门关上,不要进来,我要安安静静做卷子。”李爸爸立刻应允,关上房门出去了。
房间里静悄悄的,李爸爸还以为孩子在房间里认真做作业,一脸欣慰。一个小时后,李爸爸想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进房间看看。一进去,直接“气炸”了!试卷一动没动,孩子正趴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画“植物大战僵尸”,“植物”和“僵尸”齐刷刷排了几列。桌上还放着尺子,像模像样地给“僵尸”铺了一条道儿。
“你就是这样‘安安静静’做作业的吗?”李爸爸三下五除二,把这些“画作”撕得粉碎。这个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但李爸爸依然命令小李今天必须把这张卷子做完,“我管教孩子写作业也已经好几个年头了,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对于不够自觉的孩子,家长还是得时刻盯着。‘磨洋工’导致的作业完成不了,绝对不能姑息,不然以后孩子会继续‘磨洋工’,养成拖拉的习惯。”
和李爸爸有同样烦恼的家长不在少数。象山县丹城第六小学开家长会时,曾进行过相关调查。从家长层面了解到,孩子在做作业时会伴有各种不良习惯:咬笔头、转笔,画画,边做作业边看课外书,边吃零食边做作业……家长一转身,孩子就开小差了,管也管不住。
“我家孩子喜欢转笔,一拿起笔就开始转,也没见他往作业本上写了多少字。有时候笔转掉了,还得去捡笔,这样写作业肯定是分神的。”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经常会推开门看看他在干什么。看他乖乖坐在椅子上,我就放心了。但是有一次我凑近一看,他腿上竟然放着一本漫画书!”
聊起孩子做作业“磨洋工”的话题,家长们凑在一起,有吐不完的槽,操不完的心。
切橡皮、传小纸条……
老师:10个学生凑不出一块完整的橡皮
“磨洋工”现象不仅发生在家里,在班级里也较为常见。说到这个话题,象山县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鲍欣突击检查,把班上学生的橡皮收了上来。不出她所料,基本上每一块橡皮都有被“蹂躏”过的痕迹。有的橡皮被扎成“马蜂窝”,有的被切开、掰碎,有的白色橡皮已经被涂成了花花绿绿的颜色……总之,这些“伤痕累累”的橡皮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它们有一个喜欢“磨洋工”的主人。
“说句夸张的话,十个学生都凑不出一块完整的橡皮,很多带过低年段的老师肯定都有同感!”鲍欣说,对于爱“磨洋工”的孩子而言,只要不做作业,任何文具在他们眼里都是玩具,哪怕发呆,看着同学写作业,也迟迟不愿动笔,“这也是个过程,老师只能慢慢引导。这种现象,一般到了高年级段会减少。”
宁波市孙文英小学班主任老师宋怡也有同感。她表示,有的孩子在教室里翻箱倒柜地找铅笔,顺便翻出了不知道哪一天掉在书包里的笔盖,就开始玩了起来;有的孩子喜欢当“工程师”,把笔拆得稀巴烂;还有的孩子写几个字就开始东张西望,和前后桌互传小纸条……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很多孩子就很难静下心来完成作业。
这时候,宋老师就会站到这个小朋友旁边,耐心地去提醒他。她表示,“磨洋工”在心理学上是“阻抗”的外在表现。最好的办法,是调整孩子的心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要去做这件事情的愿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为此,宋老师在班级里推行过好几种教育方法。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可以获得一个拆盲盒的小奖励;也可以采用“时间储蓄”的积分制,累计按时完成作业天数越多的,储蓄就越多,就可以兑换自己想要的奖励,以此督促孩子循序渐进,养成好习惯。“每次看到孩子做作业拖拉,家长和老师都会很着急。但是要帮助孩子纠正这个问题,还是得慢慢来。”宋老师说。
●专家解读
父母不能只会问一句
“作业做完了没?”
象山县教科研中心心理教研员
余也冰
写作业“磨洋工”的孩子,很容易被扣上懒散、懈怠的帽子,其实这背后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父母也要分情况去解决问题。
首先,孩子基础差,作业不会做,速度自然就慢了。
此时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弱项,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从喜欢的学科开始做,孩子略有小成就及时给予表扬与嘉奖,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孩子有追求完美的“橡皮综合征”。
家长总是盯着他写作业,看到作业稍有一点问题就喝令改正,这会导致孩子压力大,心情焦虑,很怕出错。把作业擦来改去,耗时良久。其实孩子不是害怕作业有瑕疵,他是不能接纳年幼不成熟、不能落笔成章的自己。此时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这种行为,孩子需要获得父母的接纳和肯定:你现在还小,偶尔写错很正常,你已经比昨天棒多了!
第三,孩子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而且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加餐”,永无止境,无论如何都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无法掌控,就会感到无力,失去学习内驱力,也无所谓作业什么时候做好了,自然边玩边写了。
还有一些父母见不得孩子“闲”,看到孩子奋笔疾书就心情舒畅,发现孩子“无所事事”就心慌,一个劲地催促“快一点”。越让孩子快,孩子越烦躁,甚至愤恨得想要逆反,通过磨蹭来报复父母,以此来获得一点对自我的掌控感。因此,建议父母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作业做一个时间预算,一定要给孩子留出休息的时间,不要层层加码。
第四,还有一类孩子确实存在注意力困难的,这不是他的态度问题,而是能力缺失。
建议父母为孩子提供安静单纯的学习环境;将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分小步完成,每完成一阶段就休息一会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父母可以通过有效的注意力游戏如舒尔特方格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总之,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学习的点滴,了解孩子的志趣和困难,不能悬浮在半空,只会问一句:“作业做完了没有啊?”而是要温和而坚定地陪伴着孩子,时不时地鼓励,如“你今天口算进步了不少!”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