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
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1月12日,宁波大学青藤书院的任佳敏老师,以江苏卫视的闯关类节目《一站到底》为模板,把这种竞赛答题的形式搬上课堂,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
把竞赛答题形式搬上课堂
课堂上,全班同学分为蓝队与红队,进行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涵盖祖国壮美河山、历史文化、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必答题环节,两队展现出扎实的地理知识;而在抢答题环节,同学们更是争先恐后,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题目难度适中,既考察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又考验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必答题一共10道题,由参赛队员依次抽题作答,答对计10分,答错不扣分。
一道题展现在大屏幕上:“人民币作为国家的名片,一直都将我国美丽的风景展现在大家面前。二十元人民币的背后,呈现了‘山’和‘水’的奇妙组合,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四绝’。二十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取景地位于哪个市?”
蓝队的同学第一时间就答出:“是桂林。”
还有一道题,是关于民族的,而且和最近的社会热点事件结合起来。随着哈尔滨旅游的火热出圈,一个手牵驯鹿在中央大街巡游的画面登顶各大社交平台热搜。这个全国人口不过上万的“国宝级”少数民族,从清代守疆的劲旅到筚路蓝缕开通嫩墨山路的向导,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一少数民族叫什么?
这道题有难度,同学们没有回答上来,于是任佳敏老师就借此题发挥,讲述了鄂伦春族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配合着热点新闻事件和实拍图片,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必答题,还有10道紧张刺激的抢答题,老师准备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答对得10分,答错则扣10分。“2号台抢答成功!”随着大屏幕上的题目放出,红蓝两队的代表队员迅速按下抢答器。这个环节紧张刺激,激发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也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们在互动中浸润爱国情怀
必答、抢答环节结束后,进入了附加题环节。
随着一段巴以冲突的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同学们看到战后的满目疮痍。而相对应的,是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场景,以及当下的和平中国。同学们被影片中的细节深深打动,纷纷表示: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中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强大国防的保卫、强大国力的后盾;在自然灾害面前,深刻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接着,老师提出了附加题:“危难之际伸出援手,是爱国的表现。同样的,和平时期也可以用很多行动来建设祖国,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是要建设一个物质富足、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科技发达、国防强大的中国。为此,你可以做什么?”同学们积极发言,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山河鼎沸。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少华夏儿女在声嘶呐喊。吐气扬眉。此时,东方已熹微!”……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四位同学上台,朗读了一组凝聚爱国力量的诗歌,诗歌里表达着血脉里永不褪色的一片爱国之心和赤忱之情。
思政老师说:
让爱国主义教育
接地气、有人气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五条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这也说明,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青藤书院校长助理、宁波市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裘文瑾介绍,本节主题活动课由学校思政团队教师集体设计,目的是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课,老师们在内容中重点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环节必答题部分侧重于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在第二环节抢答题部分侧重于历史文化、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的宣扬,在第三环节附加题部分,侧重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当今世界局势的考查。
在内容的亮点上,则是将爱国和爱家乡结合起来,并紧扣时政热点。比如哈尔滨的鄂伦春族“出圈”了,比如宁波2023年最新发现的树桥遗址和潘家耷遗址两处古遗址等时政新闻,让学生通过追寻新闻热点事件,切实增强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成为深植于内心的文化心理密码,共同营造“胸中有天下,心里有祖国,脚下有故乡,眼里有亲人,身边有他人”的理想境界。
形式设计上,则是打破传统红色课堂知识灌输、理论说教的模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一站到底》的游戏形式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吸引人、感染人,能让爱国主义教育接地气、有人气。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