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福州路上的上海古籍书店闭店升级改造之前的最后一天,由于有全场六折的优惠,这家平日里读者不算多的书店已近乎被挤爆,很多书架空空如也。在此之前,古籍书店隔壁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完成了历时两年的改造。现实表明,历史悠久的福州路书店一条街正在经历一场“化零为整”的升级,但是这场改造能否提升人气,仍值得观察。
古籍书店改造前几乎被买空了
位于福州路401号的上海古籍书店成为如今这个样子大概有十多年了。一楼二楼销售的是古籍人文社科方面的书,三楼是打折库存书,四楼则是各种珍贵古籍善本的售卖。而从1月 8日开始的一轮全新升级改造,将改变这样的格局。
青年报记者昨天来到上海古籍书店看到,由于实行闭店升级前全场新书六折优惠,书店里的读者比平时多了不少。因为以销售人文社科专业图书为主,古籍书店的客流量一直不算大。读者顾先生是赶在闭店前最后一天来淘书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买的《宋仁宗:共治时代》《图解中国古代建筑》《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等10本书,原价合计要804元,现在打完折只要482.4元,便宜了300多元。“真是太爽了,有的比网上买还要便宜。”顾先生说,“本来以为那些古籍善本也有折扣,可惜没有。”
在福州路众多书店中,上海古籍书店在学界名气颇响,但是图书销售相对平平。其销售额不如对面的上海外文书店,和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当然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这两天古籍书店的人头攒动,确实也让不少人颇为动容。记者注意到,由于折扣优惠进行了好几天,当天古籍书店的不少书架已经空荡荡了。古籍书店员工告诉记者,在闭店改造期间,古籍书店的图书销售和“旧书收购业务”将临时转移到马路对面的福州路424号艺术书坊二楼经营,所以古籍书店并没有离开。
现在古籍书店的升级改造方案并没有公布,但有一个目标是确定的,就是要通过少量经营业态的扩增来提高读者体验的舒适度。比如过去古籍书店店内给读者歇脚品饮的地方很少,未来是否会增加一些这样的空间,这都是值得期待的。
书店一条街“化零为整”
自上海书城福州路店2021年末启动升级改建之后,福州路上的书店就开启了一轮全新调整。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州路(当时叫“三马路”)在上海海派文化中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出版社、书店林立,其中不乏享誉全国的大社大店,很多近现代出版史上的著名事件都与此有关。
可以说,福州路的书香从未间断。几十年来,这里一直是书店的云集之地。“买书就去福州路”,这是很多老一代上海读者的共同记忆。市民邹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家境不富裕,买书之余更多的是去福州路“蹭书”,往往是在外文书店看半天俄语小说,就去隔壁的上海美术用品商店看看又来了哪些精美的文具。当然,如若有零花钱,也会买一两支铅笔回来。
这么多年,福州路从来都是读书人的圣地。1998年末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的拔地而起,让“福州路书店一条街”的美名更为稳固。然而又过了20多年,书店业风潮云涌、历经沧桑,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一套格局是行不通了,“福州路书店一条街”如何涅槃重生,这也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记者注意到,此轮福州路书店整体升级改造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化零为整”。一些小书店陆续关张,比如原来位于天蟾逸夫舞台楼下的“淘书公社”随着天蟾的升级改造而消失。在此之前,一度名气很响的“大众书局24小时书店”已先期关门。位于福州路290号的“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庄”也已闭店。最近宣布闭店的是福州路539号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东侧小弄堂口的“德金书店”,这家弄堂书店在半个多月前结束了自己40多年的营业史。
据记者粗略统计,这几年福州路关张的书店不下10家,至于过去鳞次栉比的卖文房四宝、书画装裱的店铺则基本上退出了这条马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大型书店和专精特书店的升级改造。除了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和上海古籍书店已经或即将完成改造之外,位于广东路近福州路的上海旧书店近期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未来仍有一些书店将加入改造的行列。
■记者手记
只有提升阅读体验,才能吸引读者回归
在这一轮“化零为整”的升级改造之后,福州路大概还会留存十余家书店,包括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上海古籍书店、艺术书坊、上海外文书店、上海百新书局(原上海美术用品商店)、上海文化商厦等,另外还有上海笔墨博物馆、黄浦区图书馆、天蟾逸夫舞台等文化机构。
这些年福州路的人气不如以往,这恐怕是不少市民的共同感受。资深书店业人士朱兵告诉青年报记者,福州路人气的下滑,书香的减弱,与这条马路传统的业态已不能满足当今读者需要有很大的关系。“那些小书店大多靠卖打折书(有的甚至还‘论斤卖书’——记者注)和教辅书生存,一年也就做春季和秋季开学两拨生意,这当然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网络书店的折扣完全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朱兵说,“那些传统的大型书店和专业书店,也是一眼看到底的‘统铺’陈设,给读者的体验感不佳。”
所以在朱兵看来,福州路这一轮升级改造,力推“化零为整”“关小开大”的思路有一定的道理。“十几年前就有一个著名的书店管理者说,未来能够生存的书店就是超大型书店和专业特色书店。现在福州路上保留下来的上海书城、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等就是这两类书店。”朱兵告诉记者,留存下来的书店的改造升级也是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提升阅读体验,才能让读者回归实体书店。当然,升级改造怎么个改法,这是值得研究的——花里胡哨、华而不实不行,因为这有违读书人的沉稳;一成不变、修旧如旧也不行,因为过去的十几年已经证明,传统书店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升级改造需要讲究一个“度”,而改造成功与否的“裁判”就是读者。
所以,这一轮升级改造能否使福州路涅槃重生,仍值得观察。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