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指出,“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和服务意识,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
学懂用好政策理论。基层党员干部是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所以学懂理论、用好政策,是基层党员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础和必修课。首先要学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警醒,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注重联系实际学、根据需要学、围绕工作学、盯着问题学,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次要用好,再好的政策不落实也是一纸空谈,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现实条件、发展状况、发展目标,以及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等,制定出具体有效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领会好政策的内容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
强化服务发展意识。提高服务意识重在服务与落实,要下功夫、强本领。首先提高业务能力。要在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的情况下,勤于实践并多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在不断改进中进步、提升。其次提高办事能力。办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对自然、社会知识与常识的运用。一种是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能力,如组织、协调、策划、计划能力,这是一名机关干部必备的能力。另一种是应急能力,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等。要培养自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群众对我们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创新服务形式的发展意识,拓展服务内容的同时精简程序,要不断强化“以服务群众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服务意识,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释疑惑,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转变办事思维方式。踩“刹车”还是“油门”,设“路障”还是“路标”,反映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更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水平。政府在一些地方踩刹车、设路障,目的是为了转方式、换赛道,以走出更稳更远更宽的新路。没有哪一个办法、哪一条经验可以包打天下,有些问题看似不能解决,其实只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就能找到全新的解决办法。面对多元多样的群众诉求,不能老想着“以前是怎么样”“这事不可能”,而是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应该怎样做最合理、最高效,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党员干部应该做的工作就要想方设法去做好,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不找任何借口推脱。抵住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为人民服务的执行者。(沧州市运河区公园街道办事处 吴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