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做“启明星”也做“打更人”
来源:青年报 2023-11-20 09:11:21

  早晨7点,外币市场率先开市;9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鸣锣,人民币外汇市场接续启航,我国利率汇率市场每天的交响乐就此奏响。晚上,20:00债券市场收盘,23:30外币市场闭市,次日凌晨3:00人民币外汇市场结束一天的交易……

  这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场务团队的日常,这个团队平均年龄30岁,80%以上是90后,他们以远超年龄的沉稳、专业的工匠精神,向全球发布的人民币基准价格指标,传递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每天的“脉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天值守21小时以上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场务团队负责人介绍,交易中心主要面向国内外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来提供交易服务,是金融行业的“批发市场”;普通民众之间的“零售交易”并不直接在交易中心发生,但交易中心却实实在在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整个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场务团队,就是面向银行间市场成员提供交易支持和业务服务的功能中心,自1994年以来,就担负着开闭市操作、业务系统点检与维护、基准价格发布、市场监测、应急服务、业务咨询、交易用户管理等系列职责。而16人组成的本外币市场场务团队,直接服务的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素市场的70%以上。他们每天值守21小时以上,为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5万多个交易账户日常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年操作业务量超过10万笔,有力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大动脉顺畅运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定价、交易等功能发挥和投资者服务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

  无条件保障市场准时开启、正常运转,是这支团队的“天职”。“每个周末,我们就会有1名员工提前返岗进行系统可靠性检查和验证,多年来风雨无阻。”团队负责人介绍,遇上极端灾害性天气,彻夜不归是他们的常态。

  2022年秋天,台风“梅花”以凌厉之势向东南沿海地区袭来,橙色预警响彻上海。为保障业务连续性底线,避免极端自然现象可能导致的城市内涝、交通拥堵和网络故障等对清晨开市后中心交易系统运行及会员报价交易的不利影响。当晚,场务团队值守青年员工孔令钊研判出多种可能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极端业务场景,并反复演练应急操作流程,直到夜深,光基准价格发布就进行了4、5个不同场景、十余次的模拟演练,有效提高应急响应处理速度,以确保在极有限的条件下,保障市场平稳。第二天,任凭窗外狂风骤雨,窗内却依然井然有序,孔令钊与同事一起,有条不紊地帮助受影响机构完成各项应急需求,当天银行间市场运行平稳如常。

  不见日月晨昏,无沐岁月寒暑,场务团队收官当天的工作,通常都在第二天的3点半以后。因此他们既夜夜“打更”我国银行间市场,也每天亲手点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启明星”。

  书写“业精业勤”篇章

  银行间市场风云变化莫测,身处其间者必须凝神观势,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某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场务团队一名员工正在进行惯例的市场健康检查,突然屏幕前的一个会员单位的报价令他眉头紧皱,脑中快速回忆最近的国内外财经新闻和国内外重大事件,仅仅几十秒他就判断出:这是会员单位的异常报价。于是立刻向领导报备,并开始紧急联络会员机构,“这个异常价格如果发布出去,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量。”事后该会员机构对交易中心的高度专业表达感谢。

  重要又琐碎、惊心亦暖心,这就是场务团队工作的日常。这群金融青年除了每天要“先来一步”,更需要“先学一步、实走一回”,熟练掌握各种知识、反复打磨业务……

  无论是年终决算还是系统升级,场务团队永远奋战在第一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高超的专业本领、坚决有力的行动,实现了“操作零失误”“服务零投诉”。

  这支场务团队支撑的业务规模之“大”和自身团队人数之少,年龄之“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

  一组数据可窥端倪:外汇交易中心每天39个交叉货币对、30多个利率汇率交易产品供给,日均产生7万多笔、9万多亿元成交,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个交易账户每天吐纳8000多万笔自动化报价,每秒钟交易量超过1亿元……这海量级数据的金融“脉动”,就是团队日常工作场景的数字写真。

  而支持这些业务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80%以上是90后,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高超的专业本领、坚决有力的行动,确保银行间市场乃至上海金融中心的讯息时时刻刻岁月静好。

责任编辑: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