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科技传播组织的主席,怎么看待亚洲科学传播与欧美国家的差别?”“体验数学概念和定理最好的数学科普方式是什么?”“科技跳跃式发展,科普工作者如何应对担心跟不上变化的焦虑感?”“随着慕课、云教材等新技术方兴未艾,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进一步转变?”
11月5日,以“国际前沿的科学与技术传播”为主题的“秒聚青科”校际青年科技工作者沙龙在温州大学举行。国际科技传播学会主席Sook-Kyoung Cho(赵淑京)教授一一回答了温州3所高校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问题。
本次沙龙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高校科协联合体与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主办,温州大学科协协办。来自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所属不同专业但对科技传播事业感兴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沙龙。
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戴力分享了省科协谋划推出的新质生产力科普行动计划,鼓励科技传播工作者们做好前沿化探索,围绕最新前沿科技领域,聚焦前沿内容、探索前沿方式,通过优势资源充分整合,积极开发优质科普资源,促进科技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面对一系列问题,赵淑京分享了自己从一个学物理的学生到教物理的老师,再融合科学哲学史成为科技传播领域的专家的实践经历,以亲身故事作回应,并指出,用什么渠道、什么载体来传播科学与技术,都是实现传播教学目的的手段,只要保留本质、重视内容,无论什么形式、什么方法都是有用的。
温州理工学院教师王正宗分享了他融入国学文化讲授工科知识的科学传播方式,并呼吁越来越多有情怀的高校工作者投入到科技传播事业中。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沙龙共同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创新的本质和科学的精神,科普事业是实现和推动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希望未来高校能够发挥好高校资源人才优势,制度化、经常化推进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