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南通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边检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精准把握服务发展之需,在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上狠下功夫,为南通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贡献边检力量。
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边检手续已办好,可以离泊……”10月29日11时30分许,海门港新区燕达码头响起阵阵船笛,装载26台新能源设备模块的荷兰籍“罗德克太阳”轮,在南通边检站执勤民警注视下,顺利驶离码头。经过15个日夜的保障与坚守,这批用于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设备模块,从这里启程出口至“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处——荷兰。
“民警您好,我们这里有一批新招的作业人员,大概200多人,其中还有30多个外国人,他们都不会网上申请登轮许可,时间紧迫,请帮帮我们。”10月14日上午,燕达码头安全部负责人李杰向驻企值班民警乔加东电话求助。乔加东接到求助后,和同组警员第一时间联合企业相关负责人,将登轮作业人员集合,通过一个多小时的现场教学,终于帮所有人完成申请,同时联系后台无缝审批,不足半小时所有申请顺利通过。
“现在边检政策真是越来越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我们服务对象的现实困难和需求,要不然我可有的跑咯!”代理林丰钦说道。面对国际航行船舶“快进快出”的趋势,南通边检站深化改革,坚持靠前服务,依托“警务室+网格”打造5分钟服务圈,使原先需耗费3个多小时的往返路程大大缩短,为服务对象办理边检手续提供更多便利,高效服务中外船舶往来。
跑出口岸建设加速度
10月9日,执勤民警邓红乐和蔡一鸣早早来到东灶港码头,架设“电子哨兵”、设立登离轮通道,做好利比里亚籍“大康”轮的接船准备。不远处,39支风电叶片犹如一条条“长龙”般横卧在码头平台,等待运往澳大利亚。
新能源产业是南通布局未来产业赛道的“关键一招”。位于南通市海门港新区的艾朗风电是新能源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其生产的大型风电叶片的出口覆盖全球,海门东灶港作为最近的港口之一,艾郎风电80%的产品都从这里出口。
“核验成功,请通行。”10月10日晚,码头工人老张来到外轮梯口处的“电子哨兵”前,面对摄像头,完成身份核验后,顺利登轮进行作业,整个核验过程不足三秒钟。
置于船舶梯口的“电子哨兵”,是南通口岸精准管控体系建设中的“梯口智能精准管控服务系统”,自动分流进出港人员、检验上下船人员、提示靠泊船舶。“10年前,证件要随时放兜里,一不小心就会丢失,或被汗水浸透影响使用,现在省事多了。”看着这一幕,52岁的码头调度员老宋感慨道。
“风电叶片的绑扎作业耗时耗力,我们平均每天作业人员有150多人次,自从有了这台设备,对我们缩短作业周期大有帮助。”10月12日,在警企座谈交流会上,码头负责人李勇说道。今年以来,南通边检站实行智能化服务,配备“电子哨兵”26台,全力保障码头企业进出口货物高效顺畅通关,累计核验通行人数达到72239人,大幅度缩减企业时间成本,为驻地企业发展“快车道”注入“边检科技动能”。
打造多方联动共治圈
“你好,我们将对你们的船舶进行登轮检查,请予以配合。”10月1日,南通边检站与长航公安南通分局组建联合巡查队,对辖区水域和码头现场开展巡视巡查。
南通口岸点多线长面广,地理跨度大。南通边检站该如何应对“巡防线”长、“守护圈”大的问题?答案是“改革”!
自边检勤务改革以来,南通边检站以4个综合执勤队为支点,共建立警务室16个,随着南通边检站执勤三队与长航南通公安通州派出所驻企联合警务室的成立,加上该站全省唯一一个水上警务室的实体化运行,南通口岸辖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整合双方职能优势,将维护长江口岸安全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水域一线和生产前沿。”南通边检站执勤二队队长颜峰介绍道。“凡是通过社交平台让你点击链接下载App进行投资的,一定是诈骗!”9月11日,执勤四队民警登上利比里亚籍“太平洋创新”轮,为船员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打通反诈宣传“最后一海里”。
南通边检站不断完善“边检+船方+企业”三方共管工作方针,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将服务对象纳入“群防联动圈”、码头企业纳入“安全联动圈”、查验机关纳入“警务联动圈”,打造管防机制“三个联动圈”,把口岸管控和通关服务的根和触角扎进港区、深入企业,为绘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增添边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