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溯源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2025-07-29 18:02:27

  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泉林泉群。这“降幂排列”的地名、景区名,都襟连着“水”,连带着“泉”。轻声诵念,满是淙淙汩汩的意蕴。

  体验好客山东,相约文化济宁,采风圣源泗水。泉林镇陪尾山,便是晋代张华《博物志》中“点名”的“泗出陪尾”。山脚下,大批量、同批次的名泉扎作一堆“筑巢做窠”,蔚为大观。“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若是扳着指头一个个数,我这个数学“后进生”,肯定会丢三落四。不管怎么说,此地乃“山东诸泉之冠”、古泗水发源地,那是有板有眼的。

  汴水流,泗水流,我到泉林溯源头。过文武官员下马石,穿飞檐斗拱御碑亭,两岸柳色青青,碧草茵茵。不敢大步快走,担心踩疼了圣人皮屦留下的脚印。相传,孔子师生往舞雩台祈雨途中,收容了一条受伤的小白蛇,待其痊愈后,将其放生河塘。惊涛巨浪中,小白蛇“华丽转身”为蛟龙,见民众饱受干旱之苦,便擅自行云布雨。天帝大怒,责罚小白龙在鲁国卞邑化作山丘,即为陪尾山。小白龙惦念着曲阜大地的旱情及孔子的恩情,泉水或喷涌而出,或突兀岩层,或拱破沙土。以水搏石,以柔克刚,这是不是小白龙大胆说“不”的快意抗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小白龙真的做到了。

  有曦霞红日布景,鸟鸣虫吟伴奏,泉林布雾霭、陈烟障,与云岚同呼吸,跟水流共命运。“百泉正出,悬出,穴出,如星,如云”,大似磨盘,小如黄豆,跳浅溪,泅深潭。五步自成溪,百丈汇成河。自上而下跳跃的瀑布是抒情诗,后浪拥着前浪流淌的泗河如叙事散文,而莲花状涌出的泉水,则当是一章隽永的田园散文诗。

  一柱清泉,万粒蕊珠。群泉分东、南、北三区,名字都很别致。趵突、鸣玉、响水,念叨着这些“动词”,音韵铿锵,掷地有声;雪花、莲花、珍珠是一群“名词”,花团锦簇,绚丽炫目;以颜色命名者,有白石、红石;以数字命名者,有三台、双睛;以“石”为姓者,有石豆、石壑、石液;名字带“三点水”者,有涌珠、潘波、溢津……泉眼挤挤挨挨,推推搡搡,甚有谐趣。

  我素好山间听鸟鸣,林麓听风起,江南听雨滴,海滨听潮汐。不消说,此刻,泉林听泉韵,最合时宜了。聆听,用耳,用心,与古圣人,与大自然便没有了任何交流障碍。

  泉眼棋布,珠联星罗。泉流之声,音律各异。“虎豹岩边去,蛟龙窟里来。”黑虎泉响如虎吼,粗犷猛烈。趵突泉策应黑虎泉,云蒸泉涌,气场宏大。红石泉如霞如云,蔚为大观。珍珠泉肆意地涌珠喷玉,澄澈如晶。或流烟作柱,或叠云成堆,或滔滔滚滚,或嘈嘈切切,有的是泉林中的“女汉子”,有的若农妇的大嗓门,有的似羞涩少女的嘤嘤细语,有的好比闺阁小姐的哼哼唧唧。泉林涝时不溢,旱季不竭,不吐不快,不疾不徐。莫非是得了中庸之道的精髓?

  石舫乃园林标配。此处是清代行宫遗迹,专为乾隆皇帝赏景品茗所建。拜岱宗,祭儒圣,登陪尾,赏泉林,缎面绣金丝纹饰的靴子不时前来,九次驻跸,给足了泉林面子。泉水甘洌,煮茶色清味纯。再弄些紫禁城里吃不到的美食:清蒸虹鳟鱼、炸香酥黄骨鱼、炖农家笨鸡、煨五香羊头、秘制猪头肉、御膳香蛋……龙颜大悦时,顺便留下墨宝。写诗题字,勒石刻碑,自是不在话下。

  “浅蓝深翠带波翻,石发梳来不计番。”“高产诗人”乾隆帝张口就来。风吹草动,梳理水藻,翠绿飘逸,如绘如织。那些草茨藻、豆瓣菜、丁香蓼,是孔子、郦道元飘逸智慧的胡须,还是李白、朱熹彰显气质的美髯?

  水泽丰沛,林木蓊郁。泉水潺潺,泗水悠悠,川流不息,昼夜不舍。孔子在喟叹时节如流时,为借景抒情,将“哗啦啦”逝水信手拈来,作了明喻。“子在川上处”石碑算不得巍峨雄壮,如同一方墨竖立着。有澄泥砚作配套,用金聚泉、鸣玉泉的水研墨,不写出锦绣文章那才怪呢。

  泉溪襟连,泉若针孔,溪似丝线。跳过一道溪,又被一道溪拖拽。这头是泉,那头是溪。如此这般,涓涓细流汇入江海,兴许不时为那条遭遇天庭贬谪的小白龙悄悄传递着家书呢。

  古韵泉林,滟影流光。泉水叮咚,清亮悦耳,说的是鲁西南官话吧?当青碧水草邂逅莽莽泉群,当鸟鸣虫吟点燃人欢水笑,当泠泠潺潺艳遇平平仄仄,自然而然,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顺着古籍的线装针脚溜达,在大把吟诵泉林的诗句间徜徉,我是不是一只书虫?

责任编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