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眼下,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相关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武汉日均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多是前来赏花的。国内游客群中,上海、北京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500元,高端酒店入住率连续3日保持95%以上。入境游市场表现同样亮眼,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了来自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游客。数据背后,是日益凸显的赏花经济带动效应。
武汉的赏花热是从武大赏樱开始的。武大樱花凭借唯美景致与独特的历史韵味,吸引着校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刚开始,武汉赏花的版图仅局限于此,旅行社可以施展的空间不大。随着城市的发展,武汉对自身丰富的花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如今,东湖樱花园成为武汉赏樱新地标,规模大、景观布局精致是其特色。不仅如此,武汉植物园的郁金香花海斑斓夺目,蔡甸花博汇的樱花与油菜花田相映成趣,黄陂云雾山的野生中华樱、江夏五里界的油菜花,更是将赏花的触角伸向城市近郊。武汉处处皆可入画,处处皆有花香。
今年,武汉以“浪漫武汉 一路生花”为主题,构建起自然景观与人文体验深度融合的春日图景。这样一来,旅行社的发挥空间就更大了。比如,银发客群注重养生,旅行社就在赏花线路中融入养生活动,带领老年游客在花海中学习养生操;研学客群希望游中有学,旅行社就围绕花卉进行跨学科设计,如和语文课文相结合,讲解古诗词中的花卉意象,结合生物课程探秘花朵生长过程;休闲度假客群向往“松弛感”,旅行社就想方设法营造休闲场景,规划花海露营区,设置咖啡售卖点。还有的旅行社和交通部门合作,开发了赏花巴士接驳线路,从市区直达赏花地点,或是安排游船转运,串联多个赏花点,为游客提供便捷出行方式的同时,拉动了更多文旅消费。不过,在赏花游线路的研发与营销中,旅行社也面临挑战,如受花期影响,赏花游产品有极强的时间性,错过最佳花期,美景便大打折扣。同时,依据花卉开放时期和种植地区不同,赏花游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除此之外,消费者出行习惯的变化,也是对传统跟团赏花游产品的一大挑战。既要克服花期与地域的限制,又要在产品设计与服务模式上创新求变,迎合消费者新的需求偏好,旅行社业者也在不断尝试。
作为专注研学旅游的武汉学知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学知),在“研学+赏花”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今春,武汉学知推出了两个系列的研学赏花游产品:一是“走进学府赏花”系列,带领学生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赏花的同时,研学导师会介绍不同高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二是“自然博物赏花”系列,注重讲解花卉生长方面的知识。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郁金香、花博汇的樱花等作为研学素材,带领学生前往花卉展览场地,了解花卉生长知识,引导学生赏花、懂花、爱花。春季以来,已有1万多人次中小学生参与两个系列的研学活动,在游中有所收获。
此外,武汉学知尝试拓展休闲度假市场,与光谷有田景区合作,将3.3公顷的油菜花田打造成休闲赏花地。在油菜花田旁设立了咖啡售卖点,开辟了油菜花田露营区,让游客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武汉学知还推出了武汉赏花“City Walk+导游精讲”产品,将武汉江边、湖边及各景点花卉串联,导游沿途细致讲解花卉知识及景点背后的故事,游客不仅赏花,还能够了解武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该产品上架后很受欢迎,春季以来订单超过1000单。
窗外春意正浓,可花期匆匆,旅行社要做的就是精准洞察游客需求,精细打磨每一次出行,力求让游客在短暂花期里留下悠长回味,不负春日繁花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