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安全感哪里来?“靖江答卷”这样写
来源:浙江法制报 2023-12-19 08:12:50

  “生活在靖江,我感到很踏实!”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靖安社区居民张肖达大伯感慨地说。张大伯早年做生意,走南闯北,去过大大小小很多城市,如今,他回到出生地安享晚年,每天都会去靖江法治公园散步,还参加了社区的巡防小分队,“我也要为家乡的平安出一份力”。

  数据记录了靖江人真切的安全感:2023年,靖江街道和村社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数量同期下降5%,17个村社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等区域安装“天眼”数量增加了30%。

  和顺村建立了村两委班子包干化解疑难纠纷制度,主动寻求司法所、村法律顾问的支援和介入,力争化解每一件纠纷。“我们还择优选聘5名在我们村具有较高威望的老干部担任人民调解员,他们用‘乡音’说法、用‘乡情’说理,努力消除村民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说起“娘舅帮帮团”的组队初衷,和顺村村书记陈立军如是说。

  基层治理需要“内外兼修”,靖江街道十分注重普法工作的开展。各村社立足文化渗透,创新融合,着力打造了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实效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靖港村依托全村的法治长廊,联合街道平安办、司法所,开辟民法典宣传专区,每半月定期更新一期民法典等宣传内容,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挂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把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中的实用知识送到了老百姓的眼前。

  为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能力运用法律知识为自己的生活保驾护航,义南村确定每月15日为“送法到家”宣传活动日,邀请专业律师前来,围绕老百姓关心的法治热点难点,以案释法、提供法律咨询,营造浓厚法治氛围,让老百姓轻松学法。

责任编辑: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