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浦区青年助业直通车求职能力实训营在瑞金二路街道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站点正式开营,来自各个街道的失业青年带着期待与憧憬走进了实训营。其实,除了打造求职能力实训营,黄浦区人社局还积极挖掘红色见习基地资源、探索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同时创建“十街十色”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开展“HR联盟”企业服务日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精准化举措,为求职者献上“组团式”就业服务,帮助就业群体走稳、走好高质量就业的第一步。
实训营开营 提升学员求职能力
“实训营的学员有想要重入职场的宝妈,有因为疫情原因毕业即失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因为性格原因面试屡试屡败的职场小白,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通过实训营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求职能力,实现自己就业的愿望,让自己的未来更美好!”实训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青年助业直通车”是有着15年历史的黄浦就业品牌项目,黄浦区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携手企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组织青年深入职场,让青年全方位了解企业实地体验职场生活,以区品牌项目“青年助业直通车”为平台,邀请知名企业人事、就业服务专家、首席职业指导师等多方力量,联合开展在线职业指导,帮助长期失业青年转变就业观。“中宣部将‘青年助业直通车’项目列入了上海市唯一一个就业典型案例。”
此次实训营师资团队强大,有“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专业社工、职业讲师,还有专业的教务管理团队,保障实训营有序开展。实训营采用互动式培训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据悉,5天的实训营结束后,服务并没有终止,除了推荐就业外,还将对学员进行跟踪辅导,关注重点学员,联合社区服务,为学员不断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各类面试机会。
深挖红色资源 助力实现职场梦想
“就业路上,一个不能少”。2023届毕业残疾大学生小吴患有视力残疾,毕业离校后,小吴的市场求职之路并不顺当,20余份简历均石沉大海。职业指导师将小吴的情况发到黄浦区就业见习工作群后,上海市浦江社会组织促进中心见习基地积极响应,短短两天,在黄浦区残联、人社部门、街道、见习基地多方接力下,通过就业见习推荐制,小吴顺利在主任助理岗位上开始了见习,如今企业将提前予以留用。
据了解,为了让每一个求职残疾青年都能实现职场梦想,黄浦区人社部门与黄浦区残联紧密联系、携手发力,推出“一人一档一策”、跟踪服务直至就业等举措,努力做到“就业路上,一个不能少”。目前黄浦区现有残疾毕业生9人,已全部落实就业方向。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黄浦区人社局始终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急难愁盼,为保证就业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持续深入地为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提供“1+3+1+1”就业服务,实现离校不断线、离校不间断。
今年,上海着力推进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鼓励、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红色资源申报上海市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岗锻炼机会。黄浦区红色资源丰富,人社部门以毕业生就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实地探访,深挖中共一大纪念馆、三山会馆、上海工人文化宫等红色场馆、展馆剧院见习基地岗位,开展红色资源就业见习岗位面试会,为有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提升其适岗就业能力。
打造“十街十色”品牌 拓展家门口的就业帮扶
把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让就业服务及时送到社区居民手中。黄浦区人社部门在积极打造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同时,基于本区各街道特色,创建了“十街十色”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实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一街一品”的服务特色,形成集重点群体就业、重点企业服务、空间资源共享、就业能力提升“四位一体”服务体系,成功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和精细化服务。
尤其针对应届大学生就业服务需求,黄浦区各街道积极推出了系列特色服务,如老西门街道以“职业蓄能 创享西门”为就业服务品牌,推行“坐一坐、聊一聊、试一试”就业沙龙,加强就业兜底帮扶,缩短就业服务路径,提升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服务品质,让辖区求职人员体会到“职”在身边的便捷;豫园街道推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之名匠带徒”活动;外滩街道开展“私人定制,伴您扬帆”就业专家进社区职业指导活动;打浦桥街道则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举办应届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沙龙,并开展“就创政策进园区”系列活动;淮海中路街道积极开展应届高校毕业生系列直播之政策宣讲及直播带岗活动等。
此外,淞园“业”市、东风集市设置了“零工就业”专区,将零工招聘纳入社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打通灵活就业群体公共服务的“最后一米”,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职业中介机构提供求职招聘、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建立导师团 帮助拓宽就业空间
2023年,黄浦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新职业就业导师团”,联合新兴产业及青年企业家、高校导师、人力资源机构导师等,共同解读和探究新职业发展趋势及新型就业劳动关系等,为高校毕业生开拓一片职业新前景。目前,已进行了57场指导活动,服务3000余人次。
此外,为了帮助求职者认知新职业、了解新职业,进而从事新职业,黄浦区开展“新职业云讲堂”和新职业短视频系列活动。其中,从有行业特点、受求职者喜爱、具黄浦特色三方面原则出发,邀请了多位新职业讲师从介绍岗位、发展方向与空间、所需具备的技能三方位解读新职业,帮助人们了解目前新职业所要求的技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已累计拍摄制作完成《“评新而论”新职业讲堂》共12期,包含无人机驾驶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等新职业的岗位分析与前景解读,同时积极推进新职业讲堂的线上讲解及宣传。
传递求职正能量 为职业指导师赋能
做好就业服务,为职业指导师赋能,也必不可少。今年,为推动黄浦区“10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让区域内10个街道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发挥出更大作用,给辖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黄浦区人社局启动长达5个月的“凝心聚力 青蓝相继”2023年黄浦区职业指导能力提升行动。通过辅导和比赛的形式,从自我认知、沟通技巧、信息采集、职业指导工具、职业指导步骤、案例辅导等方面,为来自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团区委、各街道的40余位职业指导师赋能,培养打造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职业指导人才。
期间,职业指导师们一边认真参与《解读职业大典,了解职业新动向》《认识你的指导对象》《职业指导工具使用》《职业指导中的沟通技巧》《案例撰写辅导》等课程的学习,一边运用所学,千方百计为辖区求职青年排忧解难。“我通过面对面交流和电话回访等多种形式,帮助求职者小吴解开求职心结,正面应对职场困难,她现在在工作中慢慢变得游刃有余,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找到了个人价值。”职业指导师张宁芳学有所用,将求职的“正能量”传递给了就业青年。
“组团”送政策 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
如何实现政企校携手稳发展、促就业,“组团”送政策? 黄浦区人社局依托黄浦“HR联盟”,推出企业服务日活动,即以每月开展沙龙交流、企业走访、供需对接等形式,为辖区企业、沪上高校送服务、送政策。
同时,为了满足黄浦重点产业企业招才引智需求,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为校企合作拓宽招才视野和渠道,为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合作搭建平台。
“希望黄浦‘HR联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一起建立政、校、企人才培育合作机制,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实现稳发展、促就业。”据悉,下阶段,黄浦区将继续以“HR联盟”企业服务日活动为平台,持续扩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广度,高效、便捷、精准地将就促服务送进企业,送到高校毕业生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