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银行体系添力赋能湖州绿色转型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2023-12-13 09:42:3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响应这一时代号召,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的工作部署,打造绿色金融标杆工程,持续深化立体丰富的“碳中和”银行体系建设,为地方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湖州成为全国首批探索并实践“碳中和”银行体系的地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使命担当,率全国之先探索构建以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要监管导向的“碳中和”银行体系,同时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业分阶段降低自身运营的碳足迹和资产组合的碳强度,使绿色金融成为全行业服务地方绿色低碳转型的鲜明标识,相关改革项目入选浙江省区域金融改革十大典型经验。

  规划引导 制定“28·58”远景规划

  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率先发布银行业碳达峰碳中和“28·58”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到2028年实现银行机构运营的碳达峰,2058年前实现自身运营及投融资业务的完全“碳中和”,力争在区域内率先实现银行业自身运营碳中和及投融资业务碳中和。

  以此为契机推动两批试点机构先行先试。该分局确立首批8家“碳中和”银行建设试点机构,2025年前所有试点机构有望实现自身运营的“碳达峰”,2055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建设“碳中和”网点、建立“碳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开发“碳足迹”管理系统等措施,率先尝试低碳化改造。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分局新增第二批7家试点银行机构,以点带面推动辖内银行机构逐步实现自身运营和金融资产组合的碳达峰、碳中和。

  监管引领 银行机制创新不止步

  明确“碳中和”银行建设规范。结合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要求,湖州金融业积极探索构建“碳中和”银行建设的标准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主持起草《“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计量规范》等两项地方标准,建立银行机构碳排放统计口径及计量方法规范,明确“碳中和”银行机构自身运营及信贷业务建设的要求。

  建立“碳中和”网点建设监管评价标准。在原有绿色专营支行绿色融资占比要求的基础上,湖州的金融监管部门增加碳排放量维度的考量,建立“碳中和”网点的五星级分类评价,规定建设应同时满足绿色信贷余额占比、自身运营及资产组合碳排放量、购买第三方碳证的比例、机制建设等要求,推动银行机构积极推动绿色专营支行的改造,逐步升级为“碳中和”网点。

  建设“碳中和”银行“七单”机制。根据气候投融资、碳金融特点,当地建立具备适配性的碳金融管理与服务的“七单机制”,即单列信贷规模、单设信贷审批通道、单列资金价格、单设风险管理指标、单列绩效考核、单列产品服务、单列信息披露,通过绿色专营支行到“碳中和”网点的升级改造,以点带面,推进碳金融服务品牌创建。

  低碳模式 建设“碳中和”银行

  开展节能改造,降低自身运营碳排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推动法人银行建设低碳运营的数据中心。

  作为全国金融领域入选的5家机构之一,湖州银行成功打造金融领域浙江省唯一的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动电能利用效率(PUE)由1.63降至1.32,年节电量近20万千瓦时。湖州银行、安吉农商银行、工商银行湖州分行、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等部署能源消耗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分区控温实现节能节电。

  湖州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批示范低碳网点,如吴兴农商银行西塞山支行打造被动式节能建筑,中国银行安吉昌硕绿色支行、农业银行长兴泗安绿色支行、兴业银行长兴绿色支行、安吉农商银行余村绿色支行等通过屋顶加装光伏发电站,实现网点的低碳运营。

  引入第三方机构,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根据湖州《区域性“碳中和”银行建设指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指导银行引进专业第三方碳核算认证机构,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农业银行长兴泗安绿色支行在盘查泗安绿色支行自身运营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购入56吨CERs(来自新疆阿勒泰华宁水电项目,CDM7497),用于抵消自身运营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兴业银行湖州分行与长兴县煤山镇政府完成竹林碳汇减排量交易签约,委托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对采购的竹林碳汇进行实地考查和监测,抵销该行自身运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建立绿色金融县域供给矩阵。湖州金融业在市区范围创新碳金融产品的同时,“一县一品”形成全覆盖产品创新供给矩阵。

  在安吉县,银行保险机构推动“碳汇共富贷”“碳汇收储贷”“碳汇惠企贷”“竹林碳汇富余价值补偿保险”等系列产品落地,金融产品覆盖竹农、本地林业碳汇公司、购买碳汇企业等各链条,将荒弃毛竹林由碳源变碳汇,提升生态资源价值。在长兴县,长兴农商银行以高碳高效的行业为切入口,建立企业碳效核算模型,银行机构将企业碳效等信息纳入客户信贷评价流程,创新开发转型金融产品,推进信贷资产低碳化。在德清县,德清农商银行首创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在碳汇生产端、收储交易端、企业需求端分别匹配不同特征的融资产品,形成全封闭内循环金融支持体系等。

责任编辑:雅君